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特别报道

「香港茶王」王曼源這次又盯上了啥?

2019-09-10             湖南 > 特别报道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網訊】「國內頂級的茶葉專家我幾乎都見過,王曼源絕對是其中之一」這句話出自享譽全國的茶葉專家、國家級龍頭茶業企業湖南省茶業集團的掌門人周重旺。
 
  在香港中環一家中西合璧風格的「榮源茶行」里,香港商報一行見到了周重旺所說的王曼源:一位神似影星萬梓良,卻多了幾分 「佛相」的長者,有着「香港茶王」之稱,還是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創會會長、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組織高級研究員、中國普洱茶評鑒委員會特邀副主任等,而王曼源最喜歡別人稱他「會長」,因為這個低調的頭銜特別有感情,代表着他的不懈追求:讓中國茶走向全世界。
 
  一見面,茶王就熱情地招呼香港商報一行先坐下來品茶,喝的是 「壓箱底」品牌、請王曼源監製出品的一款高性價比的普洱茶——「壓箱底·普洱青餅888」。特意為我們這些年輕媒體人準備的茶,用的是3-8年的老茶,靈感來自他以前非常喜歡的一款80年代老茶的味覺記憶。
 
  幾杯紅湯入肚,蕩氣迴腸,神清氣爽,採訪就在這不經意間開始了,王曼源告訴我們,自己60有餘,只讀過三年書,但一雙兒女都在海外名校學成返港,彌補了自己當初讀書甚少的遺憾。現在慢慢讓他倆接班,茶行招牌及展廳的裝飾就是他們按年輕人的喜好來做的,時尚又不缺乏高雅。細節上體現了人性化,一改昔日茶葉多為紙包裝,看得摸不得的方式,對每款茶,都有做一個小的貼紙跟茶餅放在一起,內容是茶的介紹和故事,旁邊還有個透明小瓶放着茶樣。讓年輕人近距離多了解茶,從而愛上茶,畢竟年輕人才是未來。而品茶室則保留了古典風格,這是茶王以茶會友的地方,茶架上擺滿了從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各式老茶,多為私人珍藏。
 
與茶打了一輩子交道,茶,是王曼源手心裏最珍視的寶貝
 
  出身茶王世家  卻命運坎坷
 
  1957年,王曼源出生於鐵觀音發源地——安溪西坪,他的父親王聯丹1945年憑藉精心配製的「泰山峰」鐵觀音,在新加坡國際鬥茶賽場上,一舉奪得金獎,成為第一個在海外獲獎的「鐵觀音茶王」。而他的祖上王三言,是第一位在廈門開設茶行的安溪人,當時王三言的「梅記茶行」甚至聘請了英語翻譯,把生意做到了海外。
 
  王曼源從小跟隨父親學做茶,但命運彷彿總是跟這個年輕人開玩笑,15年前間,三次摔斷了腿,但他依然保持着樂觀的心態。
 
  隻身赴港,但時刻懂得感恩
 
  1981年,王曼源帶着父親製作的12斤鐵觀音和3分錢闖蕩香港。當時連火車票都是回鄉接他的堂伯買的,堂伯塞給了他200塊解決燃眉之急,他無以回報,只能回贈了幾斤茶葉。當他打工領到第一份工資時,就把這200塊給還了。
 
  背景離鄉來到香港的王曼源沒有資金、沒文化、語言不通、路也不熟。但他時刻告訴自己:不管多難,在香港混不出個名堂就不會回老家去。
 
  後來經常不懈努力,終於爭取到一個讓家人來港定居的機會,但他得知一個曾經幫過他的同鄉更需要這個指標,就毅然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對方。就這樣,他和妻子仍然天各一方,這樣又持續了一年多。
 
  「做人最要緊的是真,一不貪,二不懶!」他經常這樣教育子女。
 
聞香識茶的「香港茶王」王曼源
 
  6斤鐵觀音開啟了從小販到茶王的成功之路
 
  直到有一天,一個喝過他茶的人找到他,問他剩下的6斤茶多少錢一斤賣,老實的他回答不知道,對方說280元一斤行不行?當時嚇了他一跳,很快他就反應過來,說行,人生第一筆生意做成了。
 
  聰明的他馬上意識到這就是個商機,因為福建老家的鐵觀音才5.7元一斤,立即要老家的人寄茶過來,趁打工閑余,就去茶樓飯館請客人先免費品他的鐵觀音,再推銷,慢慢地生意好了起來。
 
  但異地的生存是艱難的,剛到香港的頭幾年,他一天打三份工,沒有茶葉生意時,就接裝修的活,晚上還要跑酒樓打雜工,賺到的錢卻一分也不敢多花,就這樣一點點地積攢資金、人脈。
 
  幾年後,他開設了「榮源茶行」,一人兼當老闆、工人、售貨員,無論選貨、搬運、包裝、銷售,都要親力親為。靠着一雙手,憑着家族祖訓「知難而進」的堅定信念,也因為他的誠信經營和寬厚仁義,王曼源的茶行越做越大。
 
  今天的王曼源,是香港數一數二的茶業大亨。生意從一小包一小包的做,到一集裝箱一集裝箱賣,王曼源走了近40年。茶行的生意遠銷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他手中的茶葉原料、號級茶、印級茶、中期茶的具體數量不詳。只知道他在雲南、安溪、佛山、廣州、香港……等地都有茶倉。手中流轉過的老中青茶,已不計其數。
 
外觀時尚、內心古樸的「榮源茶號」
 
  那個高價收茶葉的「傻子」卻成了「香港茶王」
 
  來到香港後,人生第一次喝到普洱茶等其他茶葉。他發現有一定年份的普洱老茶口感好,而且喝過身體很舒服,就常常自己買普洱老茶回來品鑒與研究。慢慢地,他開始收購普洱茶,榮源茶行也慢慢轉向做普洱茶。
 
  1989年,他到雲南普洱茶區。當時當地人管普洱茶叫「青茶」,茶青只採一芽,10元一斤,他教那些少數民族的茶農們采一芽兩葉的茶青,也給10元一斤,茶農們起先不信,因為在當地幾乎是沒人要的。
 
  「當時茶農很開心,都說香港那個王曼源是個不懂茶的傻子。後來有個當地的領導就問,這個王曼源來了幾次了?他們說來了十幾次了,那個領導就反應很快——他說這個王曼源不是傻的,他肯定有賺到錢,同時也給你們帶來財富」。
 
  其實王曼源發現價格高的「號級茶」都很粗壯,他要求茶農按傳統方式做茶。後來他承諾只要照他的要求做出來的茶,他按同樣價格全部收購,茶農們才用他教的方式做茶。在那個普洱籍籍無名的年代,他如此的底氣,來自他已經預測到了普洱未來的前景,想要培育茶農的生產熱情。
 
  今天,普洱茶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了雲南的一張名片,而普洱茶給當地帶來的改變更是難以一言概之,所以,有人說普洱茶的傳統製作得以恢復,以及普洱茶能有今天的榮耀,王曼源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他的執着付出,普洱茶得以推廣到了東南亞、韓國、歐美等更遠的地方。
 
  當然,隨着普洱茶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好,作為「吃螃蟹」的人,王曼源也獲得了他應得的收益。三十幾年來,因為普洱,他成為國際知名的茶葉巨子,擁有實力雄厚的事業,也奠定了在茶葉界不凡的影響力。
 
  多年後,雲南省一位領導握着他的手誠摯地說:「王會長,我代表雲南省政府,代表雲南省四千多萬人民感謝你」!
 
碰到同道中人,王曼源有說不完的話。圖為王曼源與湖南茶人張干發
 
  對茶的獨特理解
 
  在茶葉界摸爬滾打40年的王曼源對茶有獨特的理解,因為愛茶,他始終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茶。他說,「好茶有三個標準:口感接受、身體接受、價格合理接受。好山好水育好茶,茶源地一定要環境好,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有機茶才是好原料。傳統的加工工藝要保留並要發揚光大!」
 
  「好茶多喝點,好酒少喝點,工作輕鬆點,做人開心點。」這是他對生活的一種態度,也是對茶的獨特理解。
 
  心繫家鄉,一場拍賣,讓安溪鐵觀音轟動全國
 
  「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王曼源在自己慢慢富裕起來後,一心想如何回報那方育養他的土地。幫助家鄉的茶農發家致富,把安溪鐵觀音也推廣到全世界。
 
  1995年,他回到安溪,一起和安溪縣政府、西坪鎮政府舉辦茶王拍賣活動,所有費用由他承擔;並且承諾,如果茶王拍賣不出去,他就自己掏錢以500克兩萬的價格買下來。那是安溪第一次舉辦茶王拍賣活動。最終一名新加坡華僑以500克五萬八的價格拍得金獎茶王。而當時香港的黃金價格500克不到三萬,金獎鐵觀音拍出如此天價,轟動全國,世人都傳「安溪有個鐵觀音,比黃金還貴」。安溪鐵觀音的名聲因此傳遍九州,開始廣為人知。
 
  90年代王曼源就在當地請了300多人幫他做茶,成為最早在西坪開辦茶廠的僑商,把家鄉的鐵觀音賣到了東南亞等多個國家。
 
  自安溪鐵觀音一炮而紅後,茶產業一直是安溪縣的支柱產業,2018年涉茶總產值增至175億元,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入選「2018中國茶業品牌影響力全國十強縣(市)」;安溪鐵觀音連續3年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安溪鐵觀音成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中英、中印、中朝領導人會晤等重大外交活動用茶。
 
  湖南行,讓他瞄準了一個新目標
 
  2019年8月上旬,王曼源一行來湖南進行考察與交流,這是他十多年後第二次來湖南,湖南的驚人巨變讓他感嘆不已,哪怕是來到山區,也早已不是昔日的窮山僻壤了,在長沙、在常德、在保靖、在沅陵,大片原生態有機茶園讓其不斷讚歎好山好水出好茶。
 
  在石門縣壺瓶山探訪 「宜紅茶」發源地——石門壺瓶山 「泰和合」紅茶號,王曼源一行仔細端詳着每個器物,生怕錯過任何一個角落,特別是對當初的制茶和運茶工具感興趣,不時向陪同人員進行詢問,並建議要把這個地方保護好。
 
  在保靖鼎盛黃金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文興忠與王曼源一見如故,被香港茶王的專業水準所折服,強烈要求拜其為師,被茶界傳為佳話。
 
  品鑒了湖南各地的紅茶之後,湖南紅茶的品質、口感又一次顛覆了他對紅茶的印象。「以前都說祁紅、建紅是紅茶中的精品,這次發現湖南紅茶並不比它們差。」
 
  他在湖南中茶產業園舉行的湖南紅茶座談會上當眾表示: 「湖南紅茶符合我判斷好茶的三個標準,我返港後就打算在香港註冊一家叫『湖南紅』的公司,專門推介湖南紅茶,讓湖南紅茶紅遍中國、紅遍世界。」(趙啟東 劉春林)
[责任编辑:赵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