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從曾經的小漁村華麗蝶變為國際創新之城的深圳,8月26日迎來特區成立40周年紀念日。
深圳在40年時間裏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外界描述為「史詩級巨變」。許多人好奇发問:深圳為什麼能?
記者在採訪深圳先行示範區研究中心時,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回看40年,深圳的成長不是一般城市線性发展的典型形態,而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躍升特徵。
深圳前身原寶安縣是薄田、漁火的世界,33萬人口中農民佔92%,1978年城區面積僅3平方公里。1979年該縣農民月平均收入約21元人民币,而同期香港工人月平均收入1000元港币。
深圳先行示範區研究中心把深圳從1980年至1992年的发展時期概括為「低緯求存」,在危機感驅動下「殺出一條血路」。
回望40年深圳創造的千余項具有历史意義的中國第一紀錄,相當一部分集中於這個時期。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是「禁區」,放開市場的價格體制改革是「雷區」,打破「鐵飯碗」的勞動工資制度改革是「難區」,實行股份制的國有企業改革是「盲區」,深圳都「闖」了……這個時期的深圳迅速走上以「三來一補」為主要特征的工業化之路。同期,深圳的經濟增速遠遠超過亞洲四小龍。
1992年至2012年間的深圳,在深圳先行示範區研究中心眼里是「中緯求立」期;一路飛奔的深圳,遭遇了土地空間、生態環境、能源資源、人口等「四個難以為繼」;經濟一度低迷,股市停发新股,大量外資從深圳遷出,「逃離深圳」的氣氛暗潮涌動。
深圳必須換個「活法」。1993年底,深圳停止登記注冊新的「三來一補」企業。1999年,深圳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2005年,深圳市第四次党代會提出實施自主創新戰略。2008年6月,國家发改委批準將深圳列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2010年10月,深圳首次提出要實現從「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向「深圳質量」「深圳品牌」「深圳設計」的跨越。
這個時期的深圳樹立了「創新之城」的形象。高新技術產業、現代金融業、現代物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國的40.3%,連續9年居中國內地大中城市首位;涌現出華為、中興、騰訊等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
從2012年起,深圳則處於「高緯求強」時期。深圳2012年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2013年獲得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範區」稱號,2017年獲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典範城市」,2018年獲批「國家可持續发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发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從過去的「單項冠軍」變成「全能冠軍」,意味着深圳要作為國家「戰略代表隊」在全球城市競爭中率先沖刺。
進入新時代,深圳改革創新再出发,又開始了一系列先行示範:聚焦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海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重大平台建設;突出服務粵港澳,實施利港惠港「萬千百十」工程……
深圳先行示範區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觀察深圳的发展路徑,可以清晰勾勒出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
——深圳「有形資源」極度匱乏。匱乏基因衍生憂患文化,使深圳始終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40年來,作為中國最完全、最徹底、規模最大的移民城市,各地區、各民族的源文化在碰撞融合后形成了移民文化,使得深圳成為一個極富創造力的新興城市。
——深圳的包容基因。深圳之「容」在於「容人」「容錯」「容異」。
——深圳是平等基因培育出來的城市。在這個規則說了算的城市,恪守公共秩序已是人們的普遍共識,高揚法治精神更是創新深圳的突出優勢,深圳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深圳是中國主動擁抱世界、主動融入世界,率先與國際接軌的前沿陣地,深圳的開放基因形成了獨特的競合文化,從而使深圳成為開放式創新的发源地、競爭中成長的受益者。(完)
香港商報2020-08-26
香港商報2020-08-26
香港商報2020-08-26
香港商報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