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據本報記者張麗娟報道:中化集團董事長、中國化工集團董事長寧高寧9月2日透露,中國化工集團和中化集團合倂重組正在進行中,兩家企業的合並必要性很強,會積極推動(合倂)這個事情。他還表示,中國企業在未來三五年到十來年時間,很多技術上會有原創性的很大進步。
去年9月,寧高寧曾表示,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正在大力推進兩化合作,這將切實提高中國在全球能源、化工和農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地位。今年1月,中化集團宣布,下屬農業板塊的主要資產將注入中國化工旗下的先正達集團,同時,中國化工也將所持有的先正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和安道麥股份有限公司74.02%股份,悉數劃轉至先正達集團。這意味着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合倂重組的大幕在農業板塊開啟。
寧高寧昨日在國新辦舉辦的「企業家精神」專題发布會上還介紹,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的出身,一個是老外貿企業,一個是老化工部下屬企業。但今天面對這種國際國內形勢、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產品、技術的提升,面臨着必須轉型的局面,轉型本身不是一個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關乎生存的問題,現在有很多中國的企業都面臨類似的情況,包括觀念的變化,比如過去認為引進技術是可以的,現在變了;過去認為出口是好事,現在也變了;過去認為對外投資是好事,現在也變了。各種變化,對企業的經營方式提出了轉變的要求。
寧高寧透露,在化工行業,精細化工大約有10萬種產品,真正中國公司能自主做的不到一半。「現在這個問題就成為對我們的挑戰,過去我們以為可以逐步引進、逐步學習、逐步研发,但今天可能就要下更大功夫。當然,有很多創新模式,但今天我覺得科學技術的、研发的、原始創新的應該是第一位。」他認為,今天說的創新就是技術創新,而且不單單是一個個別的、偶然的、碰運氣式的技術創新,而是企業一定要變成一個高通量的創新機器。
因此,中化集團提出了「科學至上」,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新產品不投資,不再去做無謂的倂購和擴大規模,而是完全以技術創新進步為主要发展標準。寧高寧說,不管是農業化學、材料化學還是石油化工,任何目前盈利還不錯、還有发展潛力的產業,都是因為在历史某個階段上有技術創新的結果。現在,依靠大宗產品基本上很難生存,因為有太多成本競爭、規模擴大、產能過剩的問題。
「目前中化、中化工加在一起,原創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带來的銷售不到30%,需要逐步提高這個比例。」寧高寧介紹,中化集團在三年的創新轉型過程中,已經嘗到了很多的甜頭,比如一個殺蟎蟲的藥品,因為確實有原始突破,生物性無殘留、無毒性、成本低,上市一年之內就把市場拿下來一大半,一個小產品一年就幾億的盈利,這就是創新带來的。
寧高寧認為,在現在國際形勢主要是兩個變化:一是全球化遇到的阻礙越來越大;二是以互聯網和生物科技為代表的先進科技廣泛應用。這種情況之下,再加上面臨新冠疫情,這正是考驗企業家精神的時候,要有創新、擔當、勇氣和堅持,還要有國際視野。企業家目前自身應該秉持企業家精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是最主要的。市場在不斷變化,不管是做好自己企業的戰略、自己的經營也好,包括自己國際化的準備,還有國內的研发、創新、新產品,以及做好國內大循環,今天反而會給中國企業家带來更多的機會。
美國等無故連番打壓中國企業,「給中國企業家原先在全球產業鏈里所扮演的角色,一個原創性不足的角色敲響了警鐘」,寧高寧認為,目前不管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各類企業,在研发、投資、創新,在新技術的應用上下的功夫、投的資本,在過去的兩三年之內,比以往是大幅度增加的。而且預期在未來三五年到十來年的時間,中國在很多技術上會有原創性的很大的進步。
香港商報2020-09-02
香港商報2020-09-02
香港商報2020-09-02
香港商報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