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今晚將在北京舉行全球服務貿易峰會。這也是疫情發生後,中國在線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昨日指出,辦好服貿會對服務貿易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屆服貿會展會布局進一步優化,規格也進一步提升,規模進一步擴大,成效也有望進一步提升。
而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冼國義在回應本報提問時指,服貿會主題是「全球服務,互惠共享」,儘管服務貿易仍存在逆差,但是中國擴大服務進口的立場,中國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的決心不變。
展會採用「線上+線下」新方式
本屆服貿會的規格進一步得到了提升。王炳南會上介紹,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是中國服務貿易領域唯一的國際性、國家級、綜合型展會,成立了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任主任委員的組委會、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任主任的執委會。
王炳南表示,中國已經是全球會展第一大國。在貨物貿易領域,上海進博會側重於進口,廣州的廣交會側重於出口;北京的服貿會聚焦服務貿易,三者相輔相成,推動形成以「北上廣」為龍頭的內地會展新格局。
同時,本屆服貿會參會企業數量超過往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晉柏介紹說,本次服貿會將有148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組織、駐華大使館、境外商協會及機構和企業參展參會。服務貿易前30強國家和地區均有機構和企業參與,共計1.8萬家境內外企業及機構線上線下註冊參展參會,超過10萬人註冊參會,已徵集了展會預籌成果381項。
楊晉柏表示,本屆服貿會建立了「綜合+專題」的展會新模式,設置1個綜合展和8個專題展,採用「線上+線下」的舉辦新方式。
服務貿易出口增速由負轉正
冼國義向本報記者指出,今年前7個月,受疫情影響,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體規模有所下降,主要是旅行的因素。但服務出口明顯好於進口,而且近幾個月整體的服務貿易的走勢出現了企穩態勢,並呈現出服務出口的增速由負轉正、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結構進一步優化的三大特點。
冼國義表示,7月,中國服務出口增長3.3%,這是今年疫情發生以來第二次當月出口由負轉正。中國也是3月份以來全球主要服務貿易國中唯一增長的國家。值得關注的是,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15萬億元人民幣,逆勢增長8.9%,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4%,提升了9.7個百分點。
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司長冼國義
冼國義稱,服務貿易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7月服務出口的增速由負轉正。7月當月,我國服務出口增長3.3%,這是今年疫情发生以來第二次當月出口由負轉正。中國也是3月份以來全球主要服務貿易國中唯一增長的國家。二是,服務貿易逆差大幅減少。前7個月,我國服務出口降幅小於進口降幅21.4個百分點,带動整體的逆差下降49.4%至4488億元,同比減少4384億元。三是,結構進一步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1.15萬億元人民币,逆勢增長8.9%,佔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44%,提升了9.7個百分點,其中知識密集型服務的出口佔總出口的比重達到了56.2%。
本報記者敖雷現場提問。
服務貿易逆差逐步縮小
針對本報記者提出的服務貿易長期存在逆差的情況未來是否會有所改變,舉辦服貿會能起到什麼作用這個問題。王炳南在會上回應稱,中國的服務貿易確實長期存在逆差,但逆差逐步縮小。
對此,冼國義強調,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時代,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反映在服務貿易的領域,也就是服務進口增長比較快。儘管存在逆差,但是中國擴大服務進口的立場,堅持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的決心是不變的。「這次服貿會的主題也反映了我們的立場」。他坦言,未來中國還將繼續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進口更多的優質服務,同時還在積極地擴大服務出口,推動中國的優質服務更多的走出去,提升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在本屆服貿會上料會有一批對外開放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將首次發布。冼國義透露,服貿會每年都有一場開放創新的「盛宴」。
重申擴大服貿開放立場和決心不變
冼國義強調,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以服務業為主體的時代,服務的需求非常旺盛。反映在服務貿易的領域,也就是服務進口增長比較快。前幾年產生了比較大的服務的逆差,盡管存在逆差,但是我們擴大服務進口的立場,堅持擴大服務貿易開放的決心是不變的。他表示,這次服貿會的主題也反映了我們的立場。未來我們還將繼續擴大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進口更多的優質服務,同時我們還在積極地擴大服務出口,推動中國的優質服務更多的走出去,提升中國服務的國際競爭力。從逆差的趨勢上也可以看到,從2017年以來中國服務出口增速持續高於進口增速,去年服務貿易逆差在減少,今年前7個月也有比較大幅度的減少。這種變化是中國服務業競爭力提升的市場結果。
年底出台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
冼國義在會上透露了關於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的進度。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要出台跨境服務貿易的負面清單,這是中國推進服務領域制度型開放的一個重要探索。目前,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就研究制定這一清單開展相關工作,年底前將出台。(記者 敖雷)
香港商報2020-09-03
香港商報2020-09-03
香港商報2020-09-03
香港商報20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