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綜合
2020-10-18 16:15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同時以附件形式印發了首批授權事項清單。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在18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首批授權清單中40條授權事項每條內容都很豐富,其中20多項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涉及到近百項具體法律法規和政策條款的調整,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突破性,體現了中央授權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這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涉及近百項法律法規調整
寧吉喆指出,《方案》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關鍵改革、三個階段目標、五大工作原則、二十七條改革舉措、四十條首批授權事項」。一個關鍵改革,即「綜合授權」改革,就是在中央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下,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以清單式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三個階段目標,2020年試點開好局、起好步。2022年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25年基本完成試點改革任務,為全國制度建設作出重要示範。
據悉,40條首批授權事項,其中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14條,營商環境方面7條,科技創新體制方面6條,對外開放方面7條,公共服務體制方面3條,生態和城市空間治理方面3條。對此,寧吉喆強調,授權清單是批量授權的重要載體,是改革方式方法創新的重要體現。列入清單的事項實施備案管理,除明確要報批的事項,其他不再逐項報批。「20多項需要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涉及到近百項具體法律法規和政策條款的調整,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突破性,體現了中央授權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這將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巨大的改革紅利。」
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亦表示,綜合改革試點至少有「三個首次」,一是黨中央首次為一座城市量身訂做了新時代的改革總綱領;二是首次採取「實施方案+授權清單」滾動推進的全新方式授權改革;三是首次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地方在重要領域和關鍵改革環節上有更多的自主權。
今年實際利用外資大幅增長
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此次綜合改革試點方案中的一項重點任務。陳如桂表示,到2021年底,參照世界銀行評估體系,深圳的營商環境要達到全球經濟體第20名左右的水平,到2025年我們要接近全球先進城市的水平,努力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創新創業和投資發展的最佳首選地。
「外資也看好中國、看好廣東、看好深圳,1-9月,深圳的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近8%,民間投資大幅增長22%。」陳如桂坦言,今年,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深圳的創新創業依然生機勃勃。1-9月,全市商事主體總量增長9%,其中企業總量增長11%。
陳如桂指出,深圳有個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這是深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重要載體,我們在這裏將對標國際一流的投資貿易規則,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科技服務、專業服務、國際貿易等現代服務業,主動承接香港國際化專業服務的延伸和帶動,不斷提升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城市服務業的能級和競爭力。
賦予深圳更大土地審批自主權
至於深圳經濟特區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此次方案中提到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託深圳市政府批准,這是否意味著深圳建設用地可以大規模擴張?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回應說,「放權實際上放的是改革的權,不是擴張的權。」這次實施方案賦予深圳市更大的土地審批自主權,目的是要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解決建設項目「落地難、落地慢」等審批效率問題,提高空間資源的配置效率。
莊少勤分析說,在發展空間問題上,實施方案從三個方面給予了重大改革的政策支持。如允許深圳市統籌建設用地、用林規模和指標。意味著可以通過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各種空間資源,包括優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邊界,這是堅守安全底線的條件下的優化布局。實施方案中還提出支持建設自然資源資產交易平台,深化深汕特別合作區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剛才說的分別設立使用權以及探索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進行開發建設的市場化機制,支持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探索解決規劃調整、土地供應、收益分配、歷史遺留用地問題。這都是為激活空間流量給予積極支持。他強調,總得來講,通過國土空間規劃進行空間布局統籌、利用時序統籌,通過兩個結構優化,功能優化、空間豎向結構優化以及三個流量,能夠有效解決深圳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
陳如桂: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深圳的擔當作為
發布會上,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提問:我的問題提問給陳市長。與香港唇齒相依的深圳一直是中國「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未來深圳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有什麽謀劃和考慮?習近平總書記此次在深圳40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也提到了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接下來深圳將如何落實?如何發揮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中的帶動作用?
陳如桂對此回應稱,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和科學決策。在前幾天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要求深圳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這番話為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他亦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創新中心、交通樞紐、外貿大市、工業大市。去年,深圳的進出口總額超過了4300億美元,深圳的進出口佔全國的10%,佔全省的40%左右。深圳有很好的外貿基礎設施,包括空港、海港,還有各類聯通國內外的基礎設施,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接下來,深圳將積極發揮開放先行的優勢,充分發揮聯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重要交匯點的優勢,不斷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努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深圳的擔當作為。
陳如桂介紹,具體講,我們有三方面的考慮:
一是積極拓展國內國際大市場,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深圳作為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我們一手要發揮深圳的技術、品牌、管理、服務、資金等優勢,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技術的國際化競爭力,增強對國內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另一手要發揮毗鄰港澳、開放程度高的先發優勢,推進外貿高質量發展,深化與「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的交流合作,提高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中的能級和地位。今年,盡管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但是深圳前三季度的進出口總額逆勢增長3%,這說明深圳技術產品在國際上市場很大。
二是發揮深圳在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作用,攜手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進一步帶動暢通大灣區、珠三角的內部循環。粵港澳大灣區是暢通我國經濟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重要引擎,這裏有5.6萬平方公裏的空間、超過7000萬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空港群、海港群,有最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廣闊的消費市場。我們將推動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全面深化與港澳的更緊密合作,做強深港這一極,推進廣州、深圳雙城聯動,加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帶動整個大灣區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帶動珠三角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效率循環,更好促進我國經濟內外雙循環的良性互動。
三是搶抓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加大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並舉,不斷增強產業鏈、創新鏈的韌性和安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高舉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面旗幟,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特別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海洋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開展前瞻性科技創新,不斷推動技術和產業的疊代升級,不斷培育新動能,不斷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記者敖雷、邢寶華)
香港商報2020-10-20
香港商報2020-10-19
香港商報2020-10-19
香港商報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