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
2020-10-20 01:47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昨日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他強調,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深入學習宣傳志願軍精神
據新華社消息,當天下午,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步入展廳參觀展覽。
習近平強調,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黨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要深入學習宣傳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蹟和革命精神,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牢記初心使命,堅定必勝信念,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不懈奮鬥,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激勵投身新時代強國強軍
此次展覽緊緊圍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主題,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主視角,圍繞戰爭主線,突出戰場較量,精心設計序廳、「正義擔當決策出兵」「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以打促談 越戰越強」「實現停戰 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和歷史貢獻」、結束語等7個部分,設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專題,通過540餘張照片、1900餘件文物以及大量視頻、實物場景等,充分展示重大決策過程、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重要歷史人物,兼顧展示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鬥爭,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反映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重點展示志願軍將士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制勝強敵的精神優勢,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彰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
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王滬寧在當天上午的開幕式上表示,舉辦主題展覽,就是要全面回顧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生動展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雄事蹟和革命精神,集中展現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愛國情懷,充分彰顯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堅定決心,激勵我們奮力投身新時代強國強軍偉大事業。
96歲志願軍孫景坤
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孫景坤是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人,1948年,24歲的他參軍入伍,從此開始南征北戰。
回憶起自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經歷,孫景坤表情嚴肅。1950年10月,孫景坤隨部隊赴朝鮮參戰,後因腿傷不得不回國治療。可傷還沒完全養好,他就再次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
如今,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孫景坤的身上卻留下了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他指著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說。
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孫景坤先後榮立一次一等功、兩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做什麼,要多想想我能為國家做什麼。」在大女兒孫美麗的記憶裏,這是父親近年來教育後輩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前不久,孫景坤獲得當地授予的「遼寧好人‧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在他的床頭,有一件掛滿了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
抗美援朝老兵唐章洪
一直堅守上甘嶺精神
唐章洪,四川中江縣人,今年85歲,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70年前的那場戰爭在他的額頭和耳朵上留下了傷痕,也給他留下了一生中最深刻的記憶。
自1951年4月入朝作戰起,他先後參戰上百次,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特別是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他靠?手中的一門82毫米迫擊炮殲敵420餘人,有效阻滯了敵人的進攻。
「比起犧牲的戰友,我這點傷又算得了什麼。」唐章洪說。直到現在,每當有人稱他為戰鬥英雄,他都會說,自己只不過代表那些犧牲的戰友享受了這份榮譽。
硝煙已散,精神永存。作為慘烈戰役的幸存者,唐章洪一直都在堅守上甘嶺精神。「為黨盡忠、為國效力、為民分憂」,這是唐章洪早年給自己定下的人生坐標。為此,多年來他一直支持國防教育工作,先後參加國防教育報告會、講座上百場,還把獲得的勳章、獎狀等捐給了博物館。唐章洪說:「一切榮譽,都歸屬於人民,也應服務於人民,放在那裏,才能更大發揮出它們的價值。」
香港商報2020-10-19
香港商報2020-10-19
香港商報2020-10-19
香港商報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