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
2020-11-26 05:06
當地時間11月24日,拜登在介紹他的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成員時稱,「美國又回來了,準備領導世界,而不是退出世界。」不少解讀稱,拜登此番宣言,摒棄的正是特朗普「美國優先」的政策,呼籲多邊主義的歸來。但分析指,過去4年美國的「退群」,國內動盪削弱其影響力,拜登政策能否讓美國「歸來」,仍是一個未知數。
拜登上台後,美國可能會藉助盟友的力量打壓中國,那麼中國將如何應對未來的國際關係?
拜登首要任務 收拾「爛攤子」
從拜登及其團隊的表態中,可以勾勒出未來拜登對華政策的初步形態。拜登可能傾向於藉助同盟的力量與中國加強競爭,並且重視所謂的價值觀外交,但似乎也反對完全與中國「脫鉤」,這其實是美國傳統建制派政客的對華思路。在中國與東盟、日韓簽署RCEP協議之後,拜登表態稱將結盟。面對中美關係即將出現的新變化,中國應當如何應對?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打壓中國是美國兩黨的共識,如果有可能,拜登肯定會立刻著手對中國的圍堵。然而,特朗普留給拜登的,並不是一個繁榮穩定的美國,而是一個「爛攤子」,拜登首先會做的,應該是收拾「爛攤子」,而非打壓中國。
應對變局,首先需要了解美國目前面臨的狀況,以及拜登所面臨的當務之急。周世儉認為,拜登首先面對的,是美國國內失控的新冠肺炎疫情。由於特朗普對疫情完全放任的態度,美國的新冠肺炎患者至今仍在以每日十幾萬例的速度增加,並且死亡人數超過26萬。所以拜登表態,上任後成立的第一個小組就是醫療小組。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美國經濟,市場分析預計,拜登上台將著手復蘇經濟。圖為往日繁華喧囂的華爾街歸於沉寂。新華社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打擊很大。聯儲局曾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將下跌3.7%,超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影響,拜登上台必須尋求方法以復蘇經濟。顯然繼續與中國進行貿易戰無益於提振經濟,所以即使拜登不會取消已有的加徵關稅,也不會繼續加深貿易戰的激烈程度。
第三,拜登還須致力於彌補國內裂痕,呼籲團結。共和黨與民主黨對遏制中國的立場固然是一致的,但由於特朗普「白人至上」的理念,美國的族群撕裂,卻是拜登必須面對的現實。
第四,拜登還得修補特朗普時期破裂的盟友關係。修補與盟友的裂痕,這個過程中也不宜繼續激化與中國的矛盾。特朗普與中國打貿易戰之初,就要求盟友與美國一起圍堵中國,當即遭到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反對。歐洲雖然不想與美國鬧翻,但顯然也不想跟中國鬧翻,他們還需要中國這個大市場。日本態度其實也很曖昧,雖然拜登很早就與日本首相菅義偉通電話示好,但隨後日本就跟中國一起簽署了RCEP。美國總是想孤立中國,結果沒想到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由中日韓加上東盟辦成了。周世儉表示,擺在拜登面前的是這四項必須優先處理的事項。因此,在拜登上任的頭兩年,中國或許會面臨一個休整之機。
南海易走火 貿戰將調整
周世儉表示,拜登與特朗普不同,拜登是「知華派」。拜登已經來過中國多次,還見過鄧小平。當上副總統之後,拜登跟中國領導人的接觸就更多了。所以拜登是了解中國的,他知道如何與中國談,他肯定會繼續打壓中國,但策略可能會有相當大的調整。
當然,在調整過程中,美國對中國的「敲打」應該不會停止。周世儉認為,相較於共和黨,民主黨更注重人權和貿易保護主義。人權方面,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還有香港問題,都是美國用來敲打中國的「大棒」,這些對於中國而言早已不新鮮,應對措施也非常成熟了。貿易保護主義方面,因為民主黨的基層就是工會、工人,外國產品到了美國就相當於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所以中國可能會遭遇更多反傾銷投訴。然而,未來中美最容易擦槍走火的還是南海。在美國兩黨中,民主黨也是最先在南海對中國發難的,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爭執。
此外,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戰可能也會迎來調整。周世儉認為,特朗普對外狂打貿易戰,不僅針對中國,對歐洲也一樣。那麼美國收獲了什麼?從數據可以看出結果。經過特朗普三年「努力」之後,2019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從2016年的4811億美元增加到5770億美元,增幅20%。2018年3月特朗普對華發動貿易戰時,要求對華採取高關稅,爭取每年減少1000億美元的對華貿易逆差。結果,2019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3456億美元,與特朗普剛上任相比僅減少14億美元。可以說,特朗普此舉沒有撈到一點便宜。相反,美國的家庭一年要增加1000美元的開支,3500家大中型企業起訴美國政府,這說明貿易戰確實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拜登必將做出調整,因為從結果上看特朗普的外貿政策是完敗。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新冠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258萬例,其中死亡病例近26萬例,達259860例。圖為其在紐約布魯克林,人們間隔排隊等待進入超市購物。新華社
利用美方調整期做強自身
的確,美國的政策調整,確實可以讓中國獲得短暫休整。因此,中國正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壯大自身,以應對更遠期的變局。周世儉表示,特朗普已經把美國可以打擊中國的戰略點暴露出來了,中國也得到了很多經驗和教訓。所以,只要按照既定的政策走下去,就能很好地應對未來的變局。這就是「雙循環」,並以國內大循環為主。而國內大循環,最重要就是擴大內需。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提高個稅的起徵點,並增加抵扣,為的就是增加消費。接下來,中國還在考慮最高個稅的徵稅是否應該下調。目前個稅最高是45%,這並不利於招攬海外的高端人才。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認為,拜登勝選雖然短期會緩和中美之間經貿衝突的壓力,但這並不能改變中美競爭加劇以及美國對華強硬態度的廣泛基礎,拜登的貿易政策也同樣具有保護主義色彩。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主要措施包括暢通國內大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同時又要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這是中國對外部潛在風險和內外關係的積極處理與應對。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接受本報採訪時稱,中國應對外部變化的根本策略,從來都是立足國內,確保國內經濟基礎以及社會各方面的穩定和發展。所以,無論美國總統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無論他是「多方圍攻」還是「單打獨鬥」,中國都要做好自己的「內循環」。經濟方面,搞好三個產業:糧食、能源和高新技術。這三個產業穩步發展,中國就不懼怕外部環境的變化。
周世儉預計,中國將利用好美國調整政策的這一段窗口期,4年後,芯片與製作芯片的光刻機中國都可能會取得突破。
擴大開放瓦解反華同盟
當然,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並不是指中國要關起門來埋頭幹。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就認為,談國內循環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從邏輯上把它理解為關起門來自力更生。很多人說,形成國內大循環就是經濟發展要依靠國內巨大的市場。這個說法並不準確,重要的不是國內市場規模,而是國內市場能否被「循環」起來。一個市場如果做不到高度開放、安全和自由流動,對經濟發展是沒有意義的。中國14億人口,擁有這麼大的市場,毫無疑問中國最終是要以內需為主的,美國也是這樣。內需為主意味着這個更大的市場可以成為全球市場的主要部分。即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也要擴大開放。
周世儉表示,擴大開放是瓦解拜登所謂「組團打壓中國」的最佳手段。資本是追逐利益的,目前中國正在加大金融開放,這最符合華爾街的利益,何況其他盟國?如果中國閉關鎖國,歐美日必將形成聯盟,而如果中國擴大開放,就能瓦解西方世界的反華同盟。
梅新育認為,拜登與特朗普的政綱,站在美國的角度,其實都有弱點。可以看到,中國與東盟、日韓、澳新簽署RCEP之後,拜登說什麼要與民主國家結盟、以及採取類似當初奧巴馬推TPP的做法,這些做法實際上都是犧牲美國自己的利益去討好盟友。此外,當初奧巴馬提出要重返亞太,圍堵中國十多年也沒有什麼結果,後來特朗普又領導美國「退群」。不管是歐洲還是亞洲,美國政策實際上已經不是很可靠。中國可以利用這個時期,採取更加積極的姿態。比如及時、積極地加入CPTPP贏得主導權,積極推進中歐投資協定、甚至中歐自貿協定、中英投資協定等等。這樣,可以幫助中國在未來的國際變局中贏得主動權。(記者伍敬斌)
香港商報2020-11-26
香港商報2020-11-26
香港商報2020-11-26
香港商報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