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1-28 10:20
「數字經濟在創造經濟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包括對數字經濟催生的金融科技和新金融產品的監管問題、私隱問題、壟斷等不當競爭問題,尤其是表外信用創造模式,使得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成為信用創造的主體,另一方面又流離於監管之外,這是真正的風險所在。」在11月26日-27日舉辦的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期間,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作出如上表述。
李揚指出,數字經濟徹底地改變了金融活動。我們過去的金融監管是建立在把整個金融活動看做是一個連續不可分割的過程的基礎上的,但隨着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金融活動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被不斷分割、徹底解構。解構之後的金融活動被金融科技公司進行專業化分工,並由此誕生了一套嶄新的商業模式,而這套嶄新的商業模式,就是我們金融安全面臨的真正的挑戰。
李揚表示,數字經濟催生了金融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分布式賬本、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應用於金融業,提供了新的程序、新的市場、新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其積極的一面。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尤其數字經濟進入金融領域之後,會使金融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並非常可能出現贏者通吃的壟斷局面。
「數字經濟的根本是大數據,大數據是金融科技公司開展經營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一方面,這些機構在不斷對數據進行細化、解構,一方面又因為進入門檻的提高導致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反壟斷就更為重要。」李揚說。
冀金融監管為數字經濟保駕護航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大數據基本上被數家平台企業掌握,表現出集中度高和存在巨大進入壁壘的態勢。這些企業的商業模式都是基於數據收集分析和評估,雖然金融科技公司並非有意要製造風險,但做大最強的企業經營動力無疑推動著壁壘的不斷形成。
近期某金融科技公司上市被叫停之後,其聯合貸款及助貸模式備受爭議,其中最具爭議的部分就是其由於掌握海量數據和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因此關鍵的『風控模型』被掌握在了這家科技金融公司的手中,並實際承擔了原本應由商業銀行承擔的「授信評估、風險定價和貸後管理」等一系列核心職能,導致金融系統最核心的風險管理職能游離於現有監管之外,加上其龐大的用戶規模,致使金融體系面臨極大風險。
李揚表示,希望金融監管和金融安全體系跟上數字經濟發展的特徵和步調,為中國數字經濟的健康領先發展保駕護航。
本次論壇的舉辦地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於2015年6月18日掛牌成立,致力於打造以金融安全為核心生態體系的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已吸引600餘家企業落戶。未來,該產業園將通過打造金融安全協會、金融安全研究院等載體,將服務監管由准入型檢測認證升級為常態化監控的集成金融風險監測平台及風險大資料平台,實現園區科技企業助力監管的良性結合。(記者 楊淩雲)
(圖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香港商報2020-11-28
香港商報2020-11-27
香港商報2020-11-27
香港商報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