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
2020-12-01 16:27
「華夏博物館」?「亞洲博物館」?誰能想像,這種毫無辨識度的大路貨名,要成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新名字?
但這就是民進黨當局日前在籌備的最新動作。據島內媒體報道,民進黨當局正「醞釀」給台北故宮「降級」、改名。這些新名字之所以會被媒體知悉,應是有心人故意放話,測試「風向」。
一、民進黨大概是台灣最討厭台北故宮的群體。
原因很簡單:故宮的「故」字,國寶的「國」字,都在提醒人們兩岸之間的歷史、文化和血脈聯繫。
1948年至1949年,國民黨當局將5522箱文物從大陸運到了台灣。其中,原北京故宮的文物就佔了2972箱。
1965年,國民黨當局「復建」「國立故宮博物院」,並在台北建設了佔地21.2萬平方米的展館與保存庫房,將文物存放其中。從此,台北故宮一直以展現中華歷史與文化瑰寶聞名於世。
2000年民進黨首次上台,大力推行「去中國化」,陳列無數中華文化珍品的台北故宮,自然成了眼中釘。
2001年,陳水扁不顧國民黨抗議,決定在台灣南部的嘉義縣建造台北故宮南院。歷經多年波折延宕,2015年蔡英文上台前夕,「台北故宮南院」才建成開館。民進黨建「南院」的初衷,是展示台灣和亞洲文化藝術,造一個「沒有中國的台北故宮」,換言之,是為了「稀釋」台北故宮影響力而建。
諷刺的是,這個「建在錯誤的地方、展出錯誤的展品」的南院,很快就成了乏人問津的「蚊子館」,「稀釋」效果不咋地。
陳水扁當局後來還有不少小動作,例如修改台北故宮組織條例,刪除其中「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館』」等文字;試圖將名字改為「福爾摩沙博物館」「萬國博物館」等。不過迫於壓力,這些動作都不了了之。
二、蔡英文上台後,台北故宮承受的政治壓力日漸沉重。
2017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排定「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覽,時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稱,因擔憂民眾質疑「孔子與台灣的關聯」,考慮拿掉「至聖先師」四字。
2018年,新任台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一上台,即拋出「故宮台灣化」言論。台灣社會驚呼: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
民進黨當局最新的動作更是狠辣:據台媒報道,民進黨當局將把原直屬行政院的台北故宮改為隸屬「文化部」,等於降了一級;更有可能將其更名為「華夏博物館」或「亞洲博物館」。
台北故宮方面證實,相關改組案正在討論中。
消息一出,島內輿論譁然,學界和藍營一片反對聲。11月30日,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出面回應:「絕對沒有改名問題,即使『行政院』有問我,也是談對於像『故宮』這種重要博物館行政怎樣安排,但一直沒談改名問題。」
從民進黨當局近來愈發肆無忌憚的行事風格看,現在斷言「絕對沒有」,恐怕為時過早。此前,民進黨當局進口美國含瘦肉精豬肉、停牌中天電視台等動作,都是明知將引發巨大反彈聲浪、依然「霸王硬上弓」之舉。
有島內媒體認為,民進黨目前還在放風聲、試水溫,等島內社會反彈聲浪稍微降低,就會按照既定劇本,對台北故宮狠下黑手。
三、將台北故宮改名、降級,對誰有好處?
答案是,除了民進黨能收割政治利益,台北故宮和全台灣都將是受害者。
首先,民進黨可以借「改名」之表,行「去中國化」之實。台北故宮之名,有著歷史和文化的雙重指向意義。民進黨用意毋庸贅述,就是要割裂與大陸的歷史文化聯結。
其次,如島內媒體所言,民進黨當局改組台北故宮,還可以安插人事、瓜分資源,更便於插手具體事務、控制台北故宮。
降級對台北故宮當然不是福音。島內文化界人士指出,台北故宮典藏的都是國寶級文物,不可貿然降級。要管那麼多文物,絕非一個「文化部」下屬單位所能勝任。
改名就更是災難。台灣好不容易有個世界聞名的博物館,一旦改名,品牌資產將遭受重創甚至毀於一旦。一個機構或公司辛苦建立了知名度、美譽度,卻無緣無故改名,舉世恐無先例。
但這就是民進黨。不顧專業,不理常識,不務正業,不管公眾利益和百姓生計,只要自己稱心快意。之前民進黨一直要求台灣的「中華航空公司」改名,思路如出一轍,就是為了「台獨」迷夢和阿Q式的政治自嗨,不惜毀掉華航招牌。
為一黨一己之私,民進黨將公帑和社會資源耗費在對台灣有害無益的事上,更造成兩岸對立升級、台海局勢日趨緊張,這心是有多黑?
難怪有島內輿論怒嗆:如果民進黨這麼想對台北故宮「去中國化」,何不乾脆將文物還給大陸?
香港商報2020-12-01
香港商報2020-12-01
香港商報2020-12-01
香港商報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