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網
2020-12-04 11:42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製並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台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據中山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程曉介紹,由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推動的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衛星是一顆具備全極化工作模式的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運行於720公里高度的晨昏太陽同步軌道,可以實現北極大多數地區每兩日的重複觀測。
程曉表示,在觀測全球環境變化過程中,北極海冰是一個重要的測量指標,全球變暖與霧霾等問題都與北極海冰減少有密切關係,但目前全球均很難實現對北極海冰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的準確預測。
據悉,這顆極地衛星由中山大學負責設計,衛星發射升空後可實時監測全球氣候變化和北極海冰融化情況,並實現全球數據共享。「這顆衛星具備全球觀測能力,但我們重點關注北極海冰變化。」程曉說,「與其它國際類似衛星相比,該衛星能對北極大部分區域做到24小時內重訪,觀測精度和頻率都將優於現有極地衛星的水平。」
當日,「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學揭牌成立。該中心旨在從國家重大需求和科學目標出發,開展原創載荷的論證、研究與開發,將聯合推動創新型通量衛星、冰衛星等全球變化衛星系列工程立項,獲取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科學觀測數據,致力產生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科技成果。
香港商報2020-12-04
香港商報2020-12-04
香港商報2020-12-04
香港商報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