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0-12-05 18:13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12月5日出席《環球時報》2021年會時表示,現在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喪失,而且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他認為, 武力統一代價很大,和平統一固然好但希望渺茫,他主張武力脅迫下的統一, 採取「北平模式」,對台灣施加壓力,形成兵臨城下態勢,以武促統。
王在希表示,美國的企圖非常明顯,就是想辦法在台海誘發戰爭,使兩岸中國人互相殘殺,坐收漁人之利。而民進黨甘心充當美國的棋子,台美相互利用和勾結導致兩岸關係處於70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他認為,現在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在逐漸的喪失,而且越來越小。原因有三:一是台灣的政治體制幾十年來已發生深刻的變化。第二是和平談判對象已經變了。第三是台灣的社會生態環境也變了。「在40年前只要蔣經國下決心和大陸談統一,國民黨內部不會有人反對。」在王在希看來,當時兩岸通過國共談判實現和平統一是有可能性的,但現在台灣已經是政黨政治,一個政黨無法代表台灣地區人民來和大陸談統一。同時,兩岸談判對象也已經變了,蔣經國儘管反共,但認同一個中國,追求國家統一等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和大陸有共識,但現在蔡英文連「一個中國」都不承認,怎麼可能和大陸談和平統一?此外,「當時蔣經國如果宣布願意和大陸談統一,實現和平統一,台灣民眾會放鞭炮慶賀,但現在環境不同了,如果哪一個政黨要和大陸談和平統一,不僅『台獨』分裂勢力會鬧翻天,民進黨當局會把它扣上『中共帶領人』的帽子進行打壓。」這種氛圍也使得兩岸統一可能性越來越小了。
美國與台灣民進黨在包裹著「維持現狀」糖衣時,實則在用各種法案、用語、派遣人士,通過將台灣問題「國際化」來改變台灣現狀。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認為,美國和台灣一起在推動改變現狀,在挑戰大陸的核心利益。大陸對「和平統一」的疑慮在上升,軍事準備在加強。「在這種情況下,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確實在下降。兩岸走向衝突,走向某種程度的軍事對抗的風險確實在上升。而華中師範大學台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認為,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並未消失,促進經貿談判仍是重要的一步。在他看來,和平統一的主導權不在於島內,而是在於大陸。
台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認為,現在「沒有壓力沒有條件的和平統一」完全是沒有可能了。因為對於和平統一,目前台灣存在著法律、教育、選舉、民粹、國際、利益、政黨、文化等八大障礙。「從國民黨的反共教育,到民進黨的『台獨』教育,這是和平統一最大的障礙之一」。而且台灣這幾年民粹氛圍非常猖獗,在民粹的猖獗之下出現「反中」現象。由美國帶領『仇中』國際氛圍,讓台灣本來就是「親美」情況下,跟著國際潮流走,跟著國際浪潮走,很多台灣人認為有國際做「護身符」,就可以跟大陸對抗。有這種認知的台灣年輕人,佔了非常大的比例。此外,現在許多台灣人即使心裏想「統一」都不敢講。「每個人都知道,一旦兩岸打下來,台灣一定得投降。但是敢講嗎?......搞政治的人,怎麼敢提『和平統一』呢?在他看來,沒有軍事壓力的統一,很難實現。要解決統一,以武統開始,和統結束。
在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台灣青年鄭博宇看來,和平統一可能性在現階段來看幾乎趨近於零,但統一又是必然的結果。他更傾向於「實力統一」而非「武力統一」。當中國大陸實力強大到台灣無可迴避,沒法把頭埋在沙子充耳不聞的時候,台灣就會反思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台灣年輕人,他在大陸發展進入第五年,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在台灣呆了將近9個月,感觸蠻深。他表示,和平統一的話題其實離台灣一般民眾生活很遠,最多出現在選舉的時候。現在台灣媒體上基本沒有大陸的正面新聞,在台灣年輕人中,「仇中」「反中」變成台灣的一種「顯學」。他說,自己很慶幸讀書的時候還學的是舊教材,還有「堂堂正正中國人」這句話,「但是現在台灣講這句話,大部分台灣年輕人不是取笑你,就是覺得你腦子有問題,也有可能給你貼上標籤。」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認為,島內目前在身份認同上「比較悲觀」,但兩岸仍然存在走向和平統一的土壤。他建議,兩岸應該結束敵對狀態,雙方釋放善意,慢慢交流。他還表示,下次島內選舉可以作為一個指標,來判斷政黨政治思路,國民黨可以成為調整的槓桿,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的確還有一絲曙光。而北京也可以主動思考一套和平統一前的『兩岸大論述』,找到兩岸合情合理的政治地位。不過,他這一樂觀觀點遭到吳心伯的反對。在吳心伯看來,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首先台灣要承認一個中國。現在要拋棄幻想,不能期待國民黨能轉變島內狀況。
針對張亞中所謂的「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慢慢交流逐步走向統一」的觀點,王在希認為,出發點是好的,但現在這條路走不通。國民黨執政時都沒有推進統一談判,民進黨就更不可能。所以大陸現在很多交流認為,台灣問題長痛不如短痛,先解決台灣問題,再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達到振興中華的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當然,台灣問題太複雜,解決台灣問題,不僅考慮島內情況,還要考慮國際以及大陸自身情況。所以長期拖下去的代價太大,也是大家不能接受的。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有一個過程,但有一點,隨着大陸發展強大,統一是必然的,大陸不可能無限期等下去,希望儘快的實現統一。他主張武力脅迫下的統一,這樣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台灣同胞的傷亡犧牲。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解決台灣問題最高的智慧和最佳的途徑。「相信兩岸統一的那天,為期不會太遙遠了」。他還表示,不希望兩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和平統一不完全取決於大陸,還需要台灣的配合。即使武力統一,也會堅持談判,要顧及台灣的民意。和平與武力,兩種方式可以轉換。
王在希強調,兩岸問題總是要解決的,不能一代代拖下去。武力統一代價很大,和平統一固然好,但希望渺茫。可以採取「北平模式」解決台灣問題,即逐步施加壓力,以戰促和,以武促統。「有人認為,台灣是個島嶼,兵臨城下圍不住?,我不這樣看,解放軍的飛機11月份開始幾乎每天都有巡邏,海軍包括我們的航母已經在繞台灣周邊巡邏,導彈實際上對台灣可以完全封鎖,完全可以實現兵臨城下的效果」。他指出,解決台灣問題沒有壓力是不可能實現統一的,但時機要把握,一方面大陸要有緊迫感,希望早一點解決,但另一方面也要一點耐心。不到最後關頭和萬不得已,還是希望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現在情況下一定要做好非和平方式解決的準備,對台獨分子要保持威懾,實現反獨促統目標。在他看來,「北平模式」是武統與和平統一的完美的結合。「現在民進黨當局始終走一步看一步走擦邊球。若公開宣布台獨,那就是統一的時間到了。他們現在想獨不敢獨,知道走不通。從歷史看,統一的本質是權利的再分配。所以為什麼民進黨不僅搞台獨,奇怪的是國民黨也不推進統一,所以,他們不代表2300萬台灣同胞的利益。統一後老百姓不會失去什麼,反而獲得的更多」。
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則認為,中國永遠不會失去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機會,因為兩岸和平統一的關鍵不在於所謂「台灣變量」會走得多遠,而在於在東亞未來地緣戰略結構里,中國影響力和控制力會不會實質性的下降。只要中國大陸走穩、走實自己的路,相信台灣在未來東亞地緣戰略結構演變進程中的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大。他認為,探討兩岸未來是和平還是非和平的解決方式,有三種分析視角:第一個視角是兩岸關係的變化;第二個視角是台灣黨內政治社會生態視角;第三個視角是兩岸分裂根本原因是什麼?是二戰以後東亞地緣政治的冷戰對抗,「未來兩岸是和平還是非和平的解決方案根本變量不是兩岸關係,不是島內生態,而是整個未來東亞地緣政治和戰略格局中新的力量的對比變化」。從這個變量來看,朱鋒對和平解決兩岸關係充滿信心。「第一,中美力量對比在接近、拉近,事實上美國想要擁有自己當年可以隨便分割、牽制中國的所謂戰略手段,其空間、信心、意志都在下降。第二,未來的東亞政治演變格局會不會接受兩個中國?隨着中國崛起,一中原則框架在東亞政治中是穩定的。第三,中國沒有改變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意志和決心。」 (記者張麗娟)
香港商報2020-12-05
香港商報2020-12-05
香港商報2020-12-05
香港商報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