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2020-12-08 09:30
台灣本土語言包括「台語」(台灣閩南語)、客家話以及所有原住民語言。據台灣東森新聞網6日報道,台「教育部」有關島內本土語言的調查報告顯示,所有本土語言都面臨程度不一的傳承危機,流失情形每況愈下。即使2001年開始島內將本土語言納入小學必修課程,但對學生本土語言能力的有效提升不大。
「台語」部分的調查顯示,1945年之前出生的人說「台語」的比例為71.4%,普通話12.3%,兩者混合5.7%;但1986-1994年出生的人說「台語」的比例降到22.3%,普通話佔57.3%,兩者混合為19.1%。另外,22.41%的學生覺得自己的「台語」聽力「很好」,但說得很流利的只有16.84%。
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講師張嘉燕舉例稱,自己每年教超過1000名大學生後發現,不只有北部地區的學生「台語」不好,連中部以南的年輕一代,程度也很差。張嘉燕認為,調查報告說年輕人講「台語」的比例降到22.3%,就她自己所知,22.3%會講的人也只是會說簡單的「我回來了」「吃飽沒」等話,而不是真正會說。
有部分輿論把「台語沒落」歸咎於上世紀50年代的國民黨,當時當局推行「國語運動」,不少台灣人因此認為說閩南語是一件很丟臉的事。不過,在相關新聞下,不少人評論稱,把閩南話當作「台語」就很可笑,「明明大陸也有很多地方說閩南話」;也有人稱,現在部分人推崇「台語」,只是因綠營故意將其政治化,「其實他們自己都不會說兩句台語,只要顏色對了就行」「別再把台語神格化了」。
一些評論分析認為,「台語流失」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場競爭」,即語言技能的市場價值不夠,「家長更願意送孩子去英語學校而不是台語」。一名美國學者在台媒撰文稱,大陸經濟崛起後,很多美國年輕人興起中文熱,甚至很多州的高中與大學都增加了中文課程。有趣的是,台籍華僑家庭也因此更積極地把孩子送到中文學校,因為他們的第二代學中文成本相對低,更容易獲取大陸崛起的語言紅利。
香港商報2020-12-08
香港商報2020-12-07
香港商報2020-12-07
香港商報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