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網
2020-12-21 14:28
據中新網報道,21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所有已發現的1.2億年前的今鳥型類燕鳥科標本進行形態對比,最新研究發現「短胸似燕鳥」和「李氏別鳥」兩個新的屬種,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燕鳥科目前包括三個屬和種,另一個為燕鳥科代表屬種「馬氏燕鳥」。
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王敏、劉慶國、李志恆、周忠和共同完成的這項古鳥類演化進展成果論文,近期已在國際專業學術期刊《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他們完成關於中生代今鳥型類燕鳥科的多樣性和分支系統厘定工作,認為整個燕鳥科在體型多樣性方面甚至超過所有其他早白堊世今鳥型類之和。
燕鳥科屬於一類體型較大的生活在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25億年)的今鳥型類,該類群紀錄了吃魚這一食性在鳥類演化中最早的出現。因為其細長的上、下頜上密布大量牙齒,所以燕鳥科的辨識度較高。迄今,大約有40件化石被不同學者歸入到燕鳥科,建立了兩個種,均歸入燕鳥屬。與之相比,其他已發現的今鳥型類化石較少,往往僅有正型所代表的一件標本。雖然燕鳥科的化石數量多,但是針對這些化石還缺乏詳細的比較解剖學的研究,已命名的屬種的鑑定特徵從今天來看更多的是整個今鳥型類的共有祖征,分類的不清楚極大限制了學界對這樣一個類群演化多樣性的認識。
基於此,中科院古脊所科研團隊通過對所有已發現的燕鳥科標本進行形態對比,新研究發現了兩個新的屬種:短胸似燕鳥和李氏別鳥。劉慶國介紹說,短胸似燕鳥在他的碩士畢業論文中首次記述,並作為一新種歸入燕鳥屬。然而短胸似燕鳥的形態與燕鳥屬的代表種馬氏燕鳥差異巨大,包括淚骨呈「T」型、齒骨第一枚牙齒異常粗大、下頜具有一對窗孔、前頜骨側面具一大的窗孔、頸椎的前關節突長於後關節突、烏喙骨喙狀突向內側收縮等,所以最新的研究將其作為一新屬。
科研團隊指出,李氏別鳥的正型標本起初被視為馬氏燕鳥的歸入標本,但是最新研究發現,李氏別鳥與馬氏燕鳥巨大的形態和體型差異,這表明之前的分類有誤。李氏別鳥的主要鑑定特徵包括下頜發育明顯的後關節突,癒合薦椎包括8枚錐體,胸骨前外側突不發育且外側突末端未膨大。
與此同時,本次研究還對之前歸入到燕鳥屬的所有標本的分類位置進行修正,對馬氏燕鳥的鑑定特徵進行厘定,認為之前命名的「國章燕鳥」屬於馬氏燕鳥的同物異名。
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團隊還對系統厘定後的燕鳥科進行形態多樣性的研究,發現燕鳥科在前、後肢長度變化範圍的程度上甚至超過所有其他同時代今鳥型類之和。王敏認為,前、後肢長度的變異反映燕鳥科內部發生了生態分異,有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燕鳥科相較於其他今鳥型類多樣性更高。
香港商報2020-12-21
香港商報2020-12-21
香港商報2020-12-21
香港商報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