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12 12:07
2021年1月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支持者衝入國會,進而演變成暴亂,造成5人死亡。美國和西方自由世界將銘記這一恥辱的歷史,崇尚和平的人們也將銘記這場美式民主鬧劇。有人說,美國是病了,但並非無藥可醫,而是糾錯的這一味良藥,要如何咽下去。
攻擊國會史無前例
因「爭議」選舉引發的這場暴亂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有輿論稱,攻擊國會史無前例,美國將會「巴爾干化」。
英國《每日郵報》1月10日的報道中提到,英國前外交大臣大衛·米利班德(David Wright Miliband)預言美國將會「巴爾干化」。他稱攻擊國會史無前例。
米利班德認為,特朗普的支持者是一群「蓄意踐踏神聖民主制度的仇恨者」,而他相信,華盛頓最近發生的事件並不會使危機結束。
米利班德稱,在戰爭和流血衝突的嚴重時期,美國有可能變得像巴爾干那樣。在「巴爾干化」的情況下,就會有地區被分解成多個種群的情形,這些種群間唯一的聯繫就是共同的地理位置,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又因敵意和矛盾而破裂。「這對當今的美國來說就是危險。當前的緊張局勢不僅限於時區甚至政治。它們涉及的是更為緊迫的問題,包括文化、自我認知、涵義、世界觀。」
有專家指出,美國大選現象充分反映了美國當前社會分裂的現狀,無論是政治還是民眾情緒上,「此次亂局是美國內部深層次問題的集中爆發」。
美國一直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媒體評論員Stan Grant指出,華盛頓發生的暴動令人震驚,但不意外。美國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這只是其中之一,認為美國危機背後的病態政治遠不止於特朗普。
美國是一個在危機中誕生的國家,但也充斥著流血衝突的國家。上世紀60年代充斥著暴力、反抗和政治殺戮,這些為分裂和部族主義點燃了導火線。美國被一場永恆的文化戰爭所桎梏,被階級、種族和信仰所割裂。
政治作家邁克爾·科恩(Michael Cohen)將今天的動盪追溯到1968年尼克松的選舉,他稱這為一個「大漩渦」,一個暴力無序的漩渦。
美國人組成了戰鬥陣線,彼此叫陣黑人的公民權利、同性戀平等、家庭價值觀、槍支法律、墮胎或女權主義。
那年,美國人民之間的一道鴻溝顯現出來,它深刻地改變了政治。民主黨人失去了白人工人階級,而白人工人階級被日益保守和宗教化的共和黨右翼收入囊中。
有國際關係研究專家指出,在特朗普執政近四年來,美國正日益滑向「美利堅分裂國」。2020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和一地雞毛的總統大選疊加共振,進一步暴露美國各項制度缺陷,深度撕裂美國社會,折射美式民主虛偽短板。「美國病」積重難返,自詡「自由世界燈塔」的美國根本無法代表文明社會的發展方向。
特朗普說:「在我坐上這個位置之前,這個國家已經嚴重分裂了。」Stan Grant認為特朗普說得對,他沒有假裝為所有人執政。但至少在他之前的總統,口頭上仍致力於團結,而特朗普從來沒有假裝自己為所有人執政。
兩黨鬥爭從未停歇
特朗普執政以來,兩黨鬥爭從未停歇,任內多次出現因府會兩黨纏鬥導致的政府停擺,民主黨議員還利用「通俄門」「通烏門」等對共和黨總統及其身邊人發起調查甚至彈劾。
兩黨分歧在疫情初期更為明顯,民主黨攻擊特朗普低估疫情威脅,而特朗普揚言民主黨將疫情政治化,只是為打擊其執政能力,嚴重破壞美國政界團結一心共同抗疫的能力。
兩黨的激烈鬥爭讓新冠疫情被提前「政治化」,以至於美國在應對抗疫這件事上「一盤散沙」。作為全球最先進發達的國家,美國新冠確診和死亡病例卻是最多的國家,佔到全球四分之一。當黨派鬥爭成為美國政客們的工作焦點時,抗疫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在美國這樣的兩黨激烈競爭國家領導權的國度,「彈劾」是一種公開的黨派鬥爭手段,經常被用來改換「掌權人」。前總統尼克松和克林頓就曾遭遇過「彈劾」。此次美國眾院利用民主黨人利用這場暴亂,發起對特朗普的「彈劾」程序,這也是該黨發起的與共和黨的公開爭鬥。
美國眾議院本月11日宣布,將於13日就彈劾總統特朗普的決議進行投票。目前彈劾條款已正式推出,彈劾指控特朗普「煽動叛亂」「嚴重危害美國及其政府機構的安全,威脅民主制度的完整性,干涉權力的和平過渡」,指控還提出,「特朗普背叛了公眾對總統的信任」。
2019年12月,眾議院第一次試圖彈劾特朗普,指控他濫用權力和妨礙國會,並試圖向烏克蘭施壓令其抹黑政治對手拜登,但最終參議院投票宣布這兩項指控不成立。而當下這次的最新彈劾條款指出,特朗普不僅煽動叛亂,而且還曾在大選後,打電話敦促佐治亞州的共和黨州務卿替他「找到」足夠選票,贏取該州。美媒分析,對僅剩10天任期的總統提出彈劾,最大的可能是為阻止他2024年大選捲土重來。
有媒體指出,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哪位總統在一屆任期內遭到兩次彈劾。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目前經歷的政治時刻「非同尋常」,彈劾總統引發了政治、憲法、移交等多方面的全新問題。
社情民意依然分裂
根據一項當地時間11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目前僅有21%的選民認為民主制度還很健康,而近四分之三的選民雖然認為民主制度正在受到威脅,但至於到底是誰導致了威脅,仍存在較大分歧。
這項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進行的調查指出,56%的選民認為,特朗普總統應對美國國會的抗議示威事件負責,而42%的選民則表示反對。就特朗普是否應被免職或辭職,支持與反對的選民則分別為52%和45%。由此可見,美國社會目前存在著巨大的政治鴻溝。
這項民意調查還發現,人們對於究竟誰才是分裂美國的罪魁禍首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參與抗議示威活動的民眾,有人認為是反對認證拜登選票的國會共和黨議員,有人則認為特朗普應當擔負責任。
但可以確認的是,高達81%的選民已經開始認同,極端主義在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問題,美國正在分化道路上,走向不同極端。
美國政治能否回歸正軌
眼下,1月20日,白宮即將迎來「易主」的關鍵時間節點,而民主黨人將同時控制眾議院和參議院。當選總統拜登有機會為美國帶來變革,但拜登上任意味着要面臨疫情、經濟、種族等多重挑戰。但在這段時間裏,美國還會發生什麼事,很難預言,但不確定性顯然會更多一些。
儘管身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仍然不願接受這一結果,但在此前也已經作出表態,選舉結果已經得出,努力了許久的特朗普終於在這時候「認輸」了,但拒絕出席總統交接儀式。
據報,經歷國會衝擊事件後,特朗普與彭斯兩人在白宮就未來一周的工作進行了討論,特朗普重申衝入國會的示威者不代表美國人民,現屆政府將繼續工作直至任期完結。
特朗普批准,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從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將持續至拜登就職典禮後的1月24日。
目前,共和黨內部對於如何收場,仍然無法達成一致。有人擔心,彈劾將對事態「火上澆油」,致使國家進一步分裂。
美國一些分析擔心,如果急於將特朗普罷免和彈劾,則特朗普的7400多萬選民將很有可能憤而「造反」,其後果是可怕的。
據報,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向全美各地的執法機構發送備忘錄,警告可能從1月16日起民眾將在所有50個州的議會大廈進行武裝抗議。
備忘錄稱,討論1月16日前往華盛頓的武裝組織表示,如果國會試圖通過第25修正案罷免特朗普,將引發大規模起義。執法官員指出,國會不能通過第25修正案罷免總統。
NBC報道稱,雖然這份備忘錄討論了從1月16日到1月20日當選總統拜登就職典禮期間網絡社區討論的威脅,但這並不意味着執法機構預計每個州都會發生大規模暴力抗議事件。
正如著作《民主如何走向死亡》中分析的那樣,美國所發生的一切,可能並不能簡單歸咎於特朗普與其支持者們的瘋狂,其背後的真正病症也不是把特朗普趕下台就能治癒的。
面對大疫當前、左右撕裂,美國立國先賢們精心設計的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這套糾錯機制能否起作用,讓我們試目以待。(圖源:美聯社)
香港商報2021-01-12
香港商報2021-01-12
香港商報2021-01-12
香港商報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