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27 23:36
今天漫步經過舊公司──中環新世界大廈有感而發,想起我上世紀80年代在全美最大的私人投資銀行美國德崇商品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舊同事麥嘉華博士(Dr Marc Faber),回憶起1987年10月股災前我倆如何作適當風險迴避,避過股災。
當美國總公司在股災後致電詢問我們有否壞帳,我們的答覆是零壞帳。當時麥博士是香港分公司的總經理,我是貴金屬部門的負責人,我們貴金屬的機構客戶及高資產淨值客戶都享有免按金的信貸額度,當時大部分機構客戶及高資產淨值個人客戶都是兼做證券、黃金及期貨生意及投資的。
在1987年10月16日環球股災前,我們已意識到股災可能會發生。由於我是貴金屬部門的負責人,大部分客戶的現貨黃金信貸額度(Margin Credit Line)是由我推薦後,由美國總公司批准的。當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擔心股災發生後,客戶的資金周轉可能出現緊張,進而影響到黃金的交收,產生壞帳。
曾助客戶避過一場股災
所以,防患未然。當黃金客戶平倉以後,我就馬上通知他們信貸額數暫停,有待金融市場平穩後,才再度回復正常;所有股票客戶則必須要現金交收。最後證明判斷正確,避過了一場股災,公司基本上沒有任何壞帳出現,客戶也因此提高警覺,減持股票或沽清股票避過損失。
麥嘉華博士的客戶也在環球指數期貨賺了大錢,他的「末日博士」稱號也聲名大噪。他更出了一本《The Great Money Illusion: The Confusion Of The Confusions》著作,講述股票市場的鬥傻遊戲、人生百態。
1987年10月19日,美國爆發大股災,史稱黑色星期一。當日美股道指暴瀉超過22%,事件引發全球恐慌性拋售,股市大動蕩,港交所(388)破天荒宣布停市4天,恒指在是次短時間的股災中跌逾40%。總結經驗,股市經過長期時間累積的升幅,當股災發生時,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全部跌去!
(資深股評人史理生 Reasonsee3@hotmail.com 逢周四刊出)
香港商報2021-01-27
香港商報2021-01-27
香港商報2021-01-27
香港商報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