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1-30 08:15
1月29日,在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主辦的「數字金融開放研究尖峰計劃」2020-2021年度第二次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學者發布了一系列圍繞「數字普惠金融促就業」的實證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疫情衝擊之下,我國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其中,穩住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是穩定就業大局的核心。
農民工就業關係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生改善。對此,中山大學金融學院曾燕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顯示:數字普惠金融顯著促進了農民創業,並提升了創業農民的經營性收入。曾燕教授表示,上述效應主要是通過便捷快速且無抵押的信貸支持、提高個體數碼化技能和降低農民工的創業門檻來實現。
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還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農民創業的激勵效應更強,對女性農民創業的激勵效應更強。「依託互聯網的數字普惠金融能夠為女性農民提供更多的信貸便利,使女性農民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地獲得融資,進行流動支付,為女性農民在兼顧家庭的同時開展創業提供更多可能性。另外,女性的特質決定了她們會更有耐心地收集數字普惠金融平台提供的信息,同時也更加注重用戶體驗、情感思維和溝通互動等信息的處理,這有助於其藉助互聯網構建社會網絡,擴大社會資本積累。」曾燕解釋。
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也為穩就業提供了新思路。不斷湧現的新行業、新產業、新價值、新模式、新業態,催生一批又一批數碼化、智能化、信息化新職業新崗位。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創業研究室副主任陳雲在會上介紹,調查顯示:數碼化技術對於促進特定群體就業創業有著積極的作用,數碼化平台上的商戶對大齡和老年勞動力、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畢業生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強。還有部分應屆高校畢業生在數字平台上獲得短期過渡性工作機會,在今年疫情衝擊下,對就業困難的應屆畢業生緩解就業焦慮、經濟拮據等困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述調查還顯示,數碼技術平台工作在改善勞動者收入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八成數字平台從業者月平均勞動收入在4000元以上,其中8000元以上的比例超過30%;而在數字平台工作的農民工中,62.1%的從業者收入超過4000元,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比例為13.4%。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072元,比上年增長2.8%。
正如CAFI院長貝多廣在開場致辭中所指出的,數字普惠金融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扶助小微,幫助解決就業問題;更使得各類型機構在為微弱經濟體提供金融服務時都能擁有一條更便捷的「數字通道」,共同為「十四五」期間促進高質量普惠金融發展貢獻力量。(記者 林彬彬)
香港商報2021-01-29
香港商報2021-01-29
香港商報2021-01-29
香港商報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