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1-02-07 19:22
早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人口與勞動綠皮書》。綠皮書從教育型人力資本、健康型人力資本、技能型人力資本、創新型人力資本等方面做了專題報告。
綠皮書中指出,中國教育型人力資本持續提高,大學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12.5%提高到2010年的26.5%,2018年達到48.1%,中國即將由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進入普及化階段。在平均受教育年限上,2018年中國6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26年,而德國、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分別為14.1年、13.4年、13年、12.8年和12.2年;高等教育發展方面,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接近50%,但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分別為88.2%、70.3%、65.6%和60%,韓國更是高達94.4%。
有關教育對於經濟發展或成長的貢獻,根據美國當代經濟學家丹尼森(E. Denison)解釋,是教育提高了勞動生產力所致。簡單地說,首先,受過教育較高者較受教育低者,在工作上比較容易表現他的成就。其次,受較多的教育會使一個人去創造新的觀念、新的方法。第三是受較多的教育對工作的適應及選擇能力較強。
須解決高級人力過剩問題
此外,在邁向工業化與自動化的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教育程度者,因為他們才能夠改變勞動市場的職業結構。事實,在經濟發展與成長的過程中,勞動力所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勞動力的素質、教育程度、技術水平與知識的累積,都是構成經濟成長的一股動力。
教育能促進經濟發展,但教育與經濟發展間互為因果的關係並非全為良性的,因教育的變革總是落在社會變遷與經濟結構改變之後。二次大戰後各國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創造許多新職業,且工業進步帶動職業結構之變化,因而需要許多高級技術人力,便要求教育機構供應。
然而自1970年後,世界經濟發展趨緩,高級人力的需求不再迫切,然而教育機構卻繼續供應這些人力,以致過剩的高級人力形成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另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英國切斯特大學金融科技及數據分折教授 梁港生)
香港商報2021-02-07
香港商報2021-02-07
香港商報2021-02-07
香港商報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