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河南延津產業集聚區

2013-11-26
来源:大河網

錦繡大地

  

  延津縣產業集聚區的糧油產品進入千家萬戶

  

國內最大的烘焙研發中心新良捷成烘焙中心生產的面包

  近日,農業部批准建立第二批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共有5縣(市)入選,延津縣產業集聚區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榜上有名。今年7月份,延津縣正式掛牌成為“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縣”,這也是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定的第一個“中國優質小麥產業化示范縣”。

  “延津小麥做成的掛面十分好吃,每公斤最高賣到48元依然暢銷上海各大超市!”延津克明面業公司行政經理唐亮對記者說,目前延津克明的加工能力達到年產8萬噸掛面。“選擇延津產業集聚區,看中的就是這裏小麥的品質和規模!”

  延津小麥曾創造多項全國第一:全國第一船出口食用磨粉小麥,全國第一家注冊小麥原糧商標,全國第一家制定小麥生產地方標准,全國第一家實現大宗農作物產業化經營,全國第一家實現小麥期貨經營……延津小麥在業界聲名赫赫,被譽為“中國第一麥”。

  延津縣委書記李剛說,作為傳統農區,延津縣在產業布局和發展方向上以“麥業”為突出特色,圍繞小麥深加工做文章、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做文章,進而實現“三化”協調、“四化”同步,逐步探索出一條傳統農區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延津縣縣長祁文華說,目前,延津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有45萬畝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25萬畝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基地,還與貴州茅台集團共建了2萬畝有機小麥生產基地。產業集聚區已吸引145家白酒、糧食加工、食品企業落戶,2012年糧食加工、白酒釀造等主營業務收入150億元,延津縣產業集聚區前不久還被評為“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

  突出“產城共融”,促進工業化和城鎮化融合

  該縣將產業和城市看成一個良性互動的有機整體,探索產城融合之路,讓產業更加依附於城市,讓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務於產業。通過產城融合,城市服務功能、基礎配套設施日臻完善,不僅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同時造福於攜手共建新城的本地居民。以縣城為依托,以無縫對接為目標,實現產業集聚區南區與城區聯動開發,融合發展,實現了基礎設施功能共享,汙水處理、供水、供熱、供氣等設施全面覆蓋。綜合運用BT、BOT等模式,對產業集聚區組團與城市建設捆綁聯動開發,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集聚區建設,實施縣城連片綜合開發,推進社區配套設施等項目建設,形成產城互動發展長效機制。伴隨著人口向城市和產業集聚區集中、轉移,延津縣城市范圍不斷拓展。該縣統籌將產業集聚區周邊13個村莊涉及1萬餘戶農民納入延津縣產業集聚區規劃范圍,整合規劃建設了城關鎮潭龍,小潭鄉永安、祥安,榆林鄉榆東、榆林,胙城鄉十八裏和東屯鎮東屯7個新型農村社區。社區全部建成後,可騰出土地7500餘畝用於支持產業集聚區建設。以新型農村社區為載體,實現農村人口集中轉移。圍繞錦泰、正鑫等14家紡織企業形成的“農民創業園”,該縣王樓鄉東苑、鳳苑兩個農村社區整合了周邊15個行政村。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相結合,在延津縣產業集聚區南區范圍內及周邊區域,重點建設榆林社區、祥安社區、永安社區和潭龍社區,在北區重點建設榆東社區、東屯社區和十八裏社區等,加快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建新拆舊力度,吸引農戶入住,推進舊村搬遷合並,產業集聚區就地轉移勞動力1.2萬多人。同時,全面落實就業、戶籍、社保、醫療等優惠政策,力爭符合條件的務工人員盡快轉化為城市居民,引導人口向城鎮、新型社區轉移。該縣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農村城鎮化的重要節點,積極發展壯大上連縣城、橫連產業集聚區、下接新型農村社區的新集鎮。實行分區域帶動、塊狀發展的模式,集中力量實施小集鎮與農村經濟聯動發展,效果顯著。圍繞新延快速路、迎賓大道、新長北線、省道226,以產業集聚區、縣城、重點鎮為依托,實施產業集聚區、新型社區、城(鎮)區共建,使農村人口居住在社區,聚集在城鎮區,就業在產業集聚區。同時,選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重點鄉,強力推進,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帶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該縣已啟動建設了18個新型農村社區,累計投入各類資金4.1億元,完成和在建住房2907座,已有590餘戶農民搬進了環境幽雅、設施齊全的新型住宅社區。

  充分利用產業集聚區北區距離新鄉市區較近的優勢,借助市區設施資源,在產業發展上利用園區周邊的資源,吸引高素質人才到園區。以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為依托,在園區規劃建設高檔社區、幼兒園、小學、中學、養老中心等,發展商業、旅遊、娛樂業,做到對接市區,借力市區,服務市區。

  立足特色資源,促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結合

  延津縣是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經過多年的努力,延津農業尤其是小麥生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業內素有“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新鄉、新鄉小麥看延津”之說。該縣依托小麥生產加工和品質優勢,以農促工、以農興工,打造以小麥深加工為產業鏈條的特色食品產業園區,形成特色優勢,促進了農業集約經營、高效經營,有效促進了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結合和協調發展。

  該縣圍繞“小麥增產、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積極推動優質麥生產向“原種繁育、購銷經營、精深加工”三位一體過渡。通過土地流轉運作,實現了土地規模化經營,延津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建成了45萬畝的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25萬畝優質小麥種子繁育基地,還與貴州茅台集團共建了2萬畝有機小麥基地。全縣已培育與優質小麥相關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其中新良公司、克明公司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省級4家、市級13家。依托延津特有優質小麥資源優勢,規劃建設延津縣產業集聚區食品產業園,規劃面積10.67平方公裏,成為新鄉市唯一一個以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專業集聚區。相繼引進了酒鬼酒集團、湖南克明面業公司、福建精益珍食品公司、河南雲鶴食品公

  司、河南笑臉食品公司、新良公司等知名食品、白酒加工企業,形成了面粉—面條—面點—速凍食品和白酒—包裝—印刷——運輸兩條產業鏈,成為小麥雁陣的兩翼,為延津經濟的騰飛插上了翅膀。

  強化產業主導主動承接轉移

  延津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主渠道,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著力打造全省最具競爭力投資窪地,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2年,延津縣產業集聚區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3個,實際利用外資4328.8萬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80萬美元。

  該縣依托產業集聚區食品加工、化工和機械制造主導產業優勢,堅持沿鏈招商、以企招商,充分利用縣內重點企業帶動作用,圍繞企業挖掘信息、拓展渠道、延伸產業鏈條。目前,該縣產業集聚區已形成從“全面撒網”招商引資到“重點培養”招商選資的良好局面。

  該縣緊緊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科學分析產業政策與潛在市場,研究產業特點和發展趨勢,認真謀劃“競爭力強,成長性好,關聯度高”的招商引資集群項目。以新鄉市亞洲金屬循環利用有限公司年處理35萬噸再生資源項目(15萬噸廢舊蓄電池、5萬噸廢塑料、15萬噸再生鋁輪轂)為依托,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新型產業,建成了完善的多元化回收、集中化處理、規模化利用的產業鏈條,積極打造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依托當地45萬畝綠色小麥基地、2萬畝茅台集團有機小麥原料基地等農業基礎優勢,謀劃組建了新鄉市小麥產業集團,積極打造“中國第一麥”,形成了以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良公司為核心,48家上下遊加工和關聯配套企業聯動互惠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小麥年加工能力突破70萬噸。依托酒鬼酒、一飲相思酒業等項目及原有白酒產業優勢,謀劃打造占地2000畝、實現年產值200億元的全省白酒特色產業園。引進山東魯花集團對亨通油脂公司進行兼並重組,推進花生油料精深加工。積極與市僑聯對接,著手引進占地1000畝、入駐企業30餘家的香港紡織服裝產業轉移項目。

  目前,延津縣產業集聚區下轄南區和北區,南區規劃面積8.67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5.26平方公裏,入駐企業48家,規模以上企業13家,形成了以小麥專用粉、食用油、高檔掛面、速凍食品、白酒飲品為主導產業的豫北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躋身“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北區規劃面積7.55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6.16平方公裏,入駐企業87家,其中億元以上企業15家,形成了以機械、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產業集聚區建設重在特色,特色越鮮明,優勢越突出,其核心競爭力就越強。”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對延津縣產業集聚區高度評價,認為延津縣依據小麥資源優勢形成“雁陣”效應,促進了產業集聚區快速發展,“為傳統農區工業化提供了樣本借鑒”。

  延津縣委常委、縣產業集聚區常務副主任、統戰部長秦保建表示:“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將繼續緊扣省委、省政府對產業集聚區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自身優勢,搶抓機遇,按照‘四提升、四加強’的總體思路,高起點謀劃,高標准運作,舉全縣之力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使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發展後勁更加突出。”

  而在前不久的小麥產業博覽會上,國內24個投資49.1億元的小麥深加工項目,再次“落子”延津,將有力推動產業集聚區快速穩步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延津麥業“雁陣”將飛得更高、更遠!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实习生5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