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 建美丽村庄

2013-12-23
来源:天津日報

  天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全市三百多个工作组将驻村四年结对帮扶五百困难村

  以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市委在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全市236个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1026名机关干部,组成342个驻村工作组,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用4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工作。各有关单位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基层群众,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2月的津沽大地,寒风萧瑟,落叶缤纷。往年这时节,村庄里已是家家户户准备过冬。但今年的这个冬天格外不同,村民们发现生活里发生了许多动人而难忘的事情,上千名来自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驻村干部,与乡亲们热火朝天地打成一片,扶贫解困,创业致富,推动着脚下这片哺育他们祖祖辈辈生长的热土,正“幸福”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干村里事,先当村里人

  驻村干部刚刚入村开展帮扶工作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并不完全是鲜花和掌声,还有掩藏在村民们心底的怀疑。“市里来的大干部,能在咱这穷旮旯待得住?”

  面对种种疑问,驻村干部们明白,要想干好村里事,必须先当村里人。他们认真落实“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四同”要求,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喝的是井里水,吃的是农家饭;烧的是土暖气,睡的是热炕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随着村民们一起下地,重新认识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白菜、萝卜;晚饭后,敲开邻居的大门,坐在炕头上和大伯、大娘聊天拉家常。3个月,90天,从与村民们交流时还带有的陌生与隔阂,到现在走在路上亲切的招呼;从两眼一抹黑的迷茫,到现在对村里的大事小情如数家珍……驻村日记本上一行行字迹,是农民群众真实心声。

  通过2万余次入户走访,驻村干部共搜集群众意见4555条,梳理困难村存在的实际问题6130条,提出合理化建议3708条、撰写工作日志8595篇、形成村情报告629篇,摸准村情民意,也找出了制约困难村发展的难点问题。村民们满意地说:“这些干部真不赖,说的都是咱村里的话儿,干的都是咱村里的事儿。”

  帮致富思路,谋长远发展

  所有驻村干部们通过调研都深知,短短4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一个村庄完全地成长壮大,要想实现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村民长期得到实惠,就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市旅游集团结对帮扶的蓟县北部山区的寺沟村只有52户、171口人,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过1.2万元,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这里山美水美,老百姓怎么还那么穷呢?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起踏遍村庄周边的山山水水寻求破解答案。最后确定借助集团优势,投资4000万元,利用八仙山旅游资源,打造一个以文化、休闲、疗养为主题的旅游度假村。这一发展规划让寺沟村沸腾了,群众看到了希望。

  驻村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重点开展智力帮扶。目前,342个驻村工作组已全部制定完成工作方案,315个驻村工作组已完成帮扶工作4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为困难村未来发展明确了主攻方向、实施路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

  给个好班子,金山银山都不换

  在调研中,驻村干部常听百姓说这样一句话:“咱这地方人见识少、路子少,给个能带领咱的好班子,真是金山银山都不换。”

  对于村民来说,村干部就是带领发展的领头雁,就是干事创业的主心骨。想把工作干好,先把规矩立好,驻村干部帮助村“两委”从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入手,及时梳理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村务工作程序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他们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广泛开展学党章、学技能、学先进活动,先后举办培训1300余场次,培训村党员干部和村里能人4.8万余人次,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发展形势,掌握致富本领。

  让村庄插上腾飞的翅膀

  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最重要的课题。

  武清黄花店镇包营村土地盐碱,村民长期只种芹菜、西红柿等耐碱作物,影响收益。作为市农科院林果所副所长,驻村工作组组长刘建华带领组员查阅资料、检测土质,寻找适宜高收益新品种。最后协调资金10万余元,引进试种以色列拉松系列R2、R6草莓。1个月过去了,大棚里钻出一片翠绿的嫩芽。他说:“这种草莓要是种成功了,明年打算在全村推广。”

  驻村工作组结合村情,因地制宜,有的针对村内种植作物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已先后邀请农业专家入村调研100余次,开展测土配方,进行土质改良,引进试种农业优势新品种17个,扶持推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39项,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130多条,引导推动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引进致富项目90个,引进投资800余万元,开工建设温室大棚2600亩,预计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近千万元。

  群众的困难,就是帮扶的方向

  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差、群众生活质量差,是困难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驻村干部按照“美丽天津·一号工程”要求,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开展“四清一绿”行动。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500多万元,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0多个,改造提升村委会、党员活动室60处,新建、硬化村内道路50万平方米,修缮、新增道路照明设施3000多处,修建公厕410个,种植环村林、道路绿化树1.2万株。清理村庄公共场所垃圾堆放点位2876处,清理柴草垛、垃圾堆等800多处,清运垃圾2.6万余吨。购置新型垃圾箱5025个,新建垃圾池1804个,新建污水处理站62个,拆除私搭乱建房屋30处,聘请专兼职保洁员1774人,新组建村庄卫生清洁队200多个,“清洁村庄”行动使困难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驻村干部还走访困难群众2.4万户次,帮扶钱物总价值180余万元,特别是在中秋、十一两节期间,他们集中开展帮扶,送去米面油,不让一家一户过不去。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成长

  “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帮助村里搞发展,对自己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市口岸服务办副处长、驻宝坻区周良庄镇田邢庄村工作组组长王刚感慨地说。

  驻村干部普遍将这次结对帮扶工作视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坚持边帮边学、边干边想,严格把好“五关”,即:把好态度关,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把好学习关,准确把握涉农政策法律法规;把好团结关,协调好村干部关系;把好干事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好位置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在帮扶工作中勤沟通、勤请示、勤思考,不做瞎转悠的干部、瞎指挥的干部、瞎掺和的干部、瞎表态的干部,以真心实意、扎实工作赢得了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赖,切实提升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实习生5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