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校門
[香港商報訊]記者 趙啟東、夏冰、蔣劍報道:在文革期間,“知識越多越反動”,很多學校都“停課鬧革命”,各地大學都關門、中小學也都辦不下去。在此背景下,湘潭大學卻在毛澤東的倡辦下,將其定位為當時國務院直屬的重點大學。
文化大革命時期建設的全國第一所大學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眾多大學都因此而停辦,包括清華大學等著名學府,全國教育文化事業近乎停滯。但令人費解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後期,湘潭大學卻成了中國被批准建設的第一所大學。
早在1959年,剛創辦一年的湘潭大學因為前所未有的自然災害,在資金、师資、設備方面困難重重,被迫停辦。
“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提出建五所學校,科教組專題承報了恢復湘潭大學,建議先批准湘潭大學。”1974年2月16日,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親筆專題向鄧小平、紀登奎、華國鋒、余秋里等人致函,均得到了當時領導人的批閱同意。而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同意恢復湘潭大學的批文,也是當時唯一就一所大學所下發的專文。
毛澤東對湘潭大學的深情
在1974年11月,毛澤東在湖南長沙九所休養時接見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再次催辦湘潭大學的恢復和建設。
在毛澤東關懷下,湘潭大學在復校伊始就直接被定位為文、理、工綜合性大學,得到國家計委專案撥付建設資金,並在师資、圖書方面得到了全國名校的大力支持。名為復校,實為新建,直接定位為高起點、高水平大學。
湘潭大學與毛澤東的淵源遠不止于此,當年毛澤東在和湖南大學校長李達聊天時就說過:“等我到時候從主席位子上下來後,就去湘潭大學當校長。”由此可見主席對湘潭大學的深情。
親筆題寫湘潭大學校名
今年是毛澤東誕辰120周年。1958年毛澤東親筆題寫校名並再三囑咐“一定要辦好”的湘潭大學。
湘潭大學党委書記章兢教授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就是當年毛主席回韶山時在韶山學校和师生們合影時,站在毛主席身後的其中一位。
章兢說 ,1952年冬天,毛主席的私塾老师毛禹居第二次到北京,請毛主席為家鄉的一所學校題寫校名。毛主席聽後非常高興,“這是好事,國家需要人才,教育就要發展。你是教書出身,應該多出力,還要教育大家多出力囉!”他還說:“將來學校可以發展,可以辦中學,也可以辦大學嘛!”
“由于主席提出在家鄉‘也可以辦大學’的指示精神,1958年,湘潭縣委組織創辦了毛主席家鄉的第一所大學——湘潭大學。”據時任湘潭縣委副書記的劉夫生回憶,湘潭大學于1958年9月開學,第一年只招農業和礦業兩個專業,招生350人,除招收青年學生外,還招收了一批在職干部和青年工人農民。
據毛禹居老人回憶,1958年8月上旬,他赴京向毛主席、党中央匯報湘潭大學籌建情況。當時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了他,當主席聽到湘潭大學的籌建情況後十分高興,並詢問了辦大學的地址、生源、經費、教室等情況。並囑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
在禹居老人提出請主席題寫校牌,主席說:“近年來,許多人找我寫字,我都未寫,我的字寫得並不好,我小時候讀書的那個東山學校,幾次來信要我寫校牌,我也未寫,後來他們還給我郵來一張‘大字報’,我還是未寫,假如我給你們寫了,那他們不會有意見嘛!”
禹居老人說:“這好辦,您寫兩張,我給您送去,兩縣人民不都滿意了嘛!”
“好辦法,兩全其美。”主席哈哈大笑,答應寫好了以後再送來。幾天後,毛主席派秘書送來一封信,內容是:
禹居兄:
遵囑寫了湘潭大學校名二紙,請轉至選用為盼!另致東山學校一紙,亦煩轉至。
毛澤東
九月十日
“湘潭大學”二紙,都是用大字筆寫的,函件上都是一寸見方的大字,其中一張在右上角還打了一個圈,打圈的這張,被外界猜測是主席認為寫得滿意的一張。之後,學校把每年的的9月10日定位湘潭大學校慶日。
而在1985年,在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兼職教授、著名數學家王梓坤院士等人向全國人大提議下,全國人大恰好將9月10日確定為教师節。
提起自己的父親,章兢又找出那幅被詩人臧克家形容為“仿佛聽得見笑聲”的珍貴照片。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回到闊別32年的家鄉,視察了韶山學校,並與师生合影留念,合影照片中就有章兢的父親唐豫章。
湘潭大學的復校也有着深刻的政治意義。“當時分管湘潭大學復校的教育部副部長劉皚風同志說‘名為恢復,實為新建’,這是劉皚風親口傳達的中央精神。”當時的湘大校長左唯回憶。
“1974年4月20號,劉皚風同志說‘恢復湘潭大學,中央已同意。為什麼要辦,主要是主席年事已高,辦這所大學是為了紀念毛主席。主席不主張用人名作地名、單位名。所以不稱‘毛澤東大學’,還是用湘潭大學,這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是中央的意思,一定要當大事來辦’。”
章兢說, “也許有些人認為,一所大學的校名很重要,但我覺得,堅守校名背後的那份精神更重要。”在章兢看來,許多世界一流大學,之所以聞名于世,並不是因為它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而是它在先進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精神傳統,造就了自身的辦學特色。
章兢說, “一定要把湘潭大學辦好”,是毛主席的殷切期望和囑托,是社會的共同期待,更是湘大人的責任、使命和夢想,湘大人要堅守這份責任和使命。
湘潭大學在全國排名穩居百強
湘潭大學,這所在全國排名穩居百強的高校,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學校师生中再次醞釀着一個熱門的話題,那就是要不要借紀念毛澤東誕辰的契機更改校名為“毛澤東大學”,湘潭大學党委書記章兢教授坦言。
章兢說 ,“毛主席一直反對用他的名字給任何地方命名,我們必須尊重老人家的意願。更重要的是,湘潭大學的校名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這對學校來說,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永久的精神動力。”章兢認為,每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歷史無法復制,更不容更改,從毛主席題寫校名和囑托一定要把學校辦好起,就歷史地注定了一位偉人和這所大學無法割裂的聯系。
時光斗轉,五十五年過去了,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際,在全國人民都在追憶着這位歷史偉人的豐功偉績和生活點滴的時候,我們也带着“湘潭大學到底辦得怎麼樣了?”的強烈好奇,走進這所毛澤東在1974年病重時仍然惦念的大學,近距離探尋了湘潭大學的建設發展面貌。
12月21日清晨,太陽初升,面带笑容、昂首挺立的毛澤東銅像,渾厚而簡潔、標識着文理工綜合性大學身份的三道拱門,一群精神抖擻、整裝待發的老师,構成了一幅唯美而和諧的畫面,讓人剛一貼近,就能立刻感受到這所大學特有的文化氛圍——學校正利用周末的時間,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教職工環校健身長跑比賽,沿着濃蔭掩映的秀山小道,穿過高聳林立的教學樓和實驗樓群,從清新的畫眉潭和宏偉的圖書館之間的校園主干道,最終到達擺放着紀念活動主題書畫展展板的第二田徑場,圍繞着佔地3200多畝的校園,參賽者要完成全長近5公里的賽程。
年近六十的中共党史專業博士生導师唐正芒教授,是這次活動的參與者之一。談及參賽的感受,他最大的感慨就是學校建設起點高、發展快,如今變大了、變漂亮了。他是1978年來湘大求學的。雖然1974年湘潭大學恢復建校後,經過短短四年的建設,在他來校時,學校就已確定為88所全國重點大學並被列為16所綜合性重點大學之一,同時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但那時候的基本建設,早已不能跟現在建築面積80多萬平方米、在校师生近4萬人的校園同日而語。
在湘潭大學校史館,記者看到的一組數據充分印證了這一點:綜合辦學實力全國高校排名居80位左右,本科生培養質量排名第45位,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名第77位;學科涵蓋10大學科門類,設有84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6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80個碩士學位點,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專業全國高校排名居前10位,16個專業排名居前50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3個學科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前1%;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獎等100余項,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0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1%以上,考研錄取率達到20%。
該校利用地處領袖故里的人文資源優勢加強學生品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在校學生中不僅涌現了發現微軟操作系統十大漏洞並引起微軟總部震驚的劉蝶雨、本科期間即在《Science》上獨立發表論文的鄧國軍等一批學術型人才,而且培養了1位全國人大代表、2位全國道德模范、1位全國“雙百人物”、 6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位全國百佳優秀志願者等一批品學兼優的學生,被光明日報等媒體譽為“湘大模范群體現象”。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名單近日揭曉,湘大數學專業畢業的周向宇,成為繼中國工程院院士歐進萍、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之後,湘大校友中涌現的第3位院士。該校培養的20多萬畢業生中,一大批已成長為學術精英、文化翹楚、党政領導和優秀企業家,湖南省公檢法司系統骨干力量中有75%以上畢業于湘大,湖南稅務和統計系統大部分業務骨干、湖南乃至周邊省份焊接企業技術骨干基本上是湘大的畢業生。
“為了偉人的囑托,湘潭大學一直有着一種強烈的使命意識,有着一種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這種使命和精神,激勵着我們而且將會繼續激勵我們紮實學習、研究、工作。把學校辦好了,學校發展了,實力增強了,就是對毛澤東主席最好的紀念和告慰。”八十高齡的滄南教授一語道出了湘大师生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