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因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佳句“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余年,其中县城芷江镇历代均为县治所在地,汉初到唐末四度为州治所在地,元初至清中叶两度为府治所在地。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为全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
全县区域面积2099平方公里,人口39.02万,侗族人口占58.9%,属少数民族县、省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和比照西部大开发县。芷江区位优越,交通方便快捷。是中国东中部地区进入大西南的桥头堡和交通要道,湘黔铁路复线横贯县境,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及在建的包茂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的杭长昆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芷江机场已于2005年底复航,可达长沙、广州、北京、上海、昆明等地,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
芷江传承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在千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中,创造了和平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丰厚而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2003年、2005年、2007年,分别成功举办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三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和平文化成为芷江享誉中外的文化品牌。芷江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飞虎队纪念馆、龙津风雨桥、天后宫、万和楼、明山等人文自然景观。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点,旧址内有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战胜利标志性建筑物—受降纪念坊;龙津风雨桥是世界上最长的侗乡风雨桥,已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天后宫为中国内陆最大的妈祖庙;万和楼为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近年来芷江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