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苏 > 本地新闻

宿遷:增減并舉改革再造新優勢

2014-03-14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杜林、宋璟報道:2014年,宿遷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關於近兩年深化改革的若干要點》的一號文件引關注,該文件明確了培育市場主體、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行政效能、加快城鄉統籌、推進「三農」發展、改善民計民生、加強黨的建設等七個方面30項改革內容。全國人大代表、宿遷市委書記藍紹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宿遷因改革而發展,也因改革而揚名。宿遷市將以更大勇氣和智慧打好深化改革攻堅戰,堅持問題導向,增減并舉,真正通過改革推動發展、激發活力、破解瓶頸、造福百姓,再造體制機制新優勢,確保改革紅旗永不倒、改革紅利最大化。

  減:放權市場「六個轉型」釋紅利去年,宿遷市重點圍繞提升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突出抓好發展導向、考核方法、產業發展、城鄉統籌、政府職能和民生改善「六個轉型」。2013年,宿遷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地級市中排名第91位、一年躍升6位,10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江蘇首位。

  「宿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實現『六個轉型』,其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持之以恆地推進改革創新。」藍紹敏說。

  通過實施「六個轉型」,宿遷市不斷減少行政干預,放權於市場,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去年9月,宿遷市啟動實施新一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專門研究出台了「1+10」文件,在工商登記、「四證一體」登記、并聯審批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流程再造和創新,只保留57項審批項目,精簡率超過70%,是目前全國行政審批精減力度最大、保留項目最少的地級市。2013年8月,宿遷市率先啟動資格資質類事項脫政化改革,今年2月初,宿遷市考試鑒定中心已經正式挂牌。

  宿遷市將把事項辦理職能逐步交由社會組織承擔,最終實現可以下放的資格資質類事項全部推向市場化運作。

  此前,宿遷還在全國率先實施了科技「創新券」制度,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截至目前,累計向1033家企業發放7247.4萬元創新券,撬動14.1倍的科技創新投入。宿遷市還在江蘇率先建立了「地票」交易制度,推動土地資源利用向市場配置轉變,土地使用效率、投入產出比明顯提升。

  增:真金白銀助推城鎮化新路

  藍紹敏告訴記者,為了緩解公共資源和公共服務配置向城市過度傾斜和集聚,剝奪農村發展權益的矛盾。去年起,宿遷從頂層設計入手,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和中央思路完全吻合的城鄉統籌之路,重點在於實現人的城鎮化、農民市民化和就近城鎮化。

  藍紹敏說:「我們提出了『一軸兩副九市』城鎮發展戰略,選擇中心城市和縣城難輻射而周邊輻射空間大的9個核心鎮,按照小城市的標準規劃建設,努力讓農民在身邊就有城鎮化的集聚源、輻射源和帶動源。」

  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均衡配置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所在。宿遷市牢牢把握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這個重要立足點,建立了「343」統籌城鄉發展保障機制,明確縣(區)財政每年對鎮村社會事業、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逐年提高到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總額的30%以上,土地出讓收益中用於「三農」的支出不得低於40%,用於拆舊區農村居民安置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用地指標不得低於省下達挂鉤指標總規模的30%。「這樣就為城鄉統籌發展提供具有基礎物質保障的剛性約束機制,在制度上讓推進城鄉統籌有了底氣、成為可能。」藍紹敏說。

  在實施「一軸兩副九市」城鎮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宿遷市始終把實現人的城鎮化作為目標追求,積極推動農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轉變「三同步」,不僅做到先安置再動遷而且努力做到先就業再動遷,讓小城市成為農民在二、三產業就業的重要載體,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藍紹敏表示,宿遷的改革僅剛剛破題,宿遷將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來制定實施各項政策措施,致力走出一條后發地區改革發展的先發之路。力爭到2015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實現較大突破、取得階段性成果,初步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構建起更有利於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的體制機制。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