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本地新闻

徽居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在皖黄山举办

2014-04-27
来源:香港商报

  有山有水有乡愁 徽州古建迎来春天

  【香港商报讯】记者 吴敏报道:记者从日前在皖黄山市举办的徽派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国际论坛上获悉:近年来黄山市有效发挥科技在古民居保护利用中的支撑作用,并于年初正式启动徽派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必将开启徽州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崭新局面。

  清华大学单德启、王路教授,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阿尔方斯•德沃斯基教授,英国格拉斯麦金托什建筑学院查理•萨泽兰教授,英国伦敦市可持续发展首席顾问、breeam绿建体系首席评审官阿兰•福格蒂等出席此次论坛并分别作了《从传承和创新实践中感受徽派建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地方建筑与村落更新:欧洲的案例》、《演变中的乡土建筑》、《可持续发展技术在生态新城中的应用》等学术报告。

  投60亿打造城市新名片

  黄山市政府副市长徐德书介绍,黄山市拥有众多的徽州古建筑,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于一身,是最具展示力的文化载体、最具感召力的人文情结、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名片。

位于黄山市区的4A景区湖边古村落。

  黄山徽州古民居是全国七大古民居建筑群之一,是发展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徐德书认为:徽州古民居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多得、无可替代,是黄山市最具影响力、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存,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保护好、利用好徽州古民居,不仅能推动徽文化活态传承,留下一方“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精神家园,也能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徐德书说,长期以来,黄山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理念,紧紧围绕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利用,聚焦技术难点,开展科技攻关,实施“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坚持不懈加强徽州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2009年起,黄山市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投入60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1325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建成古建筑集中保护地13处,打造艺术会所、民俗客栈等12类旅游特色业态和文教卫体等7类民生服务业态964处。今年起,黄山市抓住国家批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契机,把“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向纵深推进。

  推动徽文化活态传承

  日前,黄山市徽州唐模旅游发展公司通过国有土地挂牌竞标方式,已完成唐模村汪应川故居等6幢古民居产权交易的相关程序,开黄山市古民居产权转让之先河。黄山市文化委主任胡建斌对此表示:产权转让机制,转变了以往古民居保护单一依赖政府投入的模式,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胡建斌介绍:为破解资金短缺瓶颈、丰富文化旅游业态,黄山市积极探索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成立古建筑收储经营公司,对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濒临倒塌、个人无力保护利用的古建筑,以宅基地产权置换、集中收储等方式,将更多古建筑资源收归国有,统一创意策划、统一市场招商、统一经营销售;鼓励社会资金以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徽州古民居文化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摄影、写生、演艺、影视、收藏等衍生行业,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小商贸、小茶吧、小客栈等服务业。

  黄山市创新古民居保护利用模式,催生了文化旅游新业态,并带热了自驾游、自助游、自由行等出游新方式。今年一季度,该市接待游客698.6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27亿元,同比均增长15%左右。

  依托徽州古民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低碳属性、审美需求和市场引力,必将为黄山加快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徐德书表示:我们有信心把黄山建设成美丽中国先行区,把黄山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桃花源。

[责任编辑:香港商报实习生6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