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本地新闻

第五届文化遗产宣传月启动 打造“博物馆学堂”

2014-05-19
来源:重庆日报

  打造“博物馆学堂” 文化遗产走进校园

  第五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昨启动

  5月18日,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委、市文物局承办的2014年重庆市“国际博物馆日”暨“第五届文化遗产宣传月”活动在渝中区鹅岭小学正式启动。糖画、面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斑马、长颈鹿等非洲野生动物标本等活动精彩纷呈,引来众多小观众——学生的追捧。

  “会说话的文物”成“人气王”

  “我是东汉的击鼓说唱俑”、“我是西周的鸟行尊”……昨天活动现场,10件“会说话的文物”引来众多小观众与之合影,成为当天的“人气王”。

  这些“文物”是来自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10位小学生“化身而成”。作为“文物小使者”,他们有的头戴面罩,有的身穿长袍,只要拍拍他的肩膀,就会递给你一张手中的小卡片,上面记录着其所扮演文物的相关知识。

  数亿年前的先民是如何切割食物的?来自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一手握着猪肉骨,另一手用形状各异的黑曜石、鹅卵石制成的工具,对其进行“肢解”,重现先民的生活场景。展示现场,小观众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除了与三峡博物馆馆藏精品虎钮錞于、辅首含环瓶等复制品零距离接触外,学生观众还在现场对3块出自汉代墓葬的“汉画像砖”进行了“拓片”的体验。蒙上宣纸,用水沾湿整个砖面,待干后,再用墨依次按压宣纸,最终砖面上的图纹就会在纸上显现。

  现场,机器猫、孙悟空、hello kitty……一个个面人栩栩如生。“非遗”面塑大师用小竹刀捏面人,点、切、刻、划各道工序在其指尖灵活地挥舞,看得现场的小朋友眼花缭乱,纷纷跃跃欲试。

  “让孩子们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文博知识寓教于乐,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三峡博物馆馆长程武彦说。

  将设10所“博物馆学堂”

  据了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此,市文物局、三峡博物馆等为了将博物馆教育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将在主城和部分区县设立一批“博物馆学堂”,包括鹅岭小学、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巫山县龙骨头坡小学、大足区城西中学等10所中小学。

  “在博物馆走进校园教育方面,还将建立青少年教育项目库。”市文物局局长幸军透露,三峡博物馆专家等将作为主要的师资力量,让学生听课与动手、动脑相结合的9项精品示范课程已初步确定。

  此外,博物馆青少年趣味手册、青少年精品巡展、博物馆“第二课堂”等计划,也在逐步实施当中,“希望让更多在校生能走进博物馆,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幸军说。 (见习记者 杨晨)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