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中国青少年教育呼唤“父爱回归”

2014-05-30
来源:新华社

  一些中国家庭可能正面临一个难题:家长会上,前来参会的爸爸数目寥落,多是妈妈们现身;学校门口,前来接孩子的也以妈妈居多;日常生活中,孩子与爸爸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

  这样的难题已经不是个体现象。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杨丽敏表示,“父爱缺失”在她所管理的班级中就有很明显的体现。

  她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55名学生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妈妈或家中老人来带。“每次开家长会,到场的孩子父亲不足家长数量的30%。”杨丽敏说。

  据长春市妇女联合会儿童部部长温亚萍介绍,在由其举办的一些社区家庭报告会等培训活动中,前来参会的家长中95%以上是孩子的妈妈,而一些早教园则完全成为妈妈们的天地。

  记者还发现,一些家长们喜爱使用的子女教育QQ群、老师们的联系名册之中,妈妈们也占据了大多数。

  “爸爸平时很少带我玩或者帮助我学习,但我其实特别希望他能带我出去玩,多陪陪我和妈妈。”今年正读小学三年级的长春小学生孙妍说。家庭生活和教育中的“父爱缺失”成为让孩子感到遗憾的问题。

  “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社会角色分配,但如今,这导致了孩子与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妈妈来“包办”,大多数时间都在与妈妈交流。而爸爸们只在“大是大非”的方向性问题上给出意见和建议。

  实际上,妈妈们对于爸爸们在孩子生活中的缺失也颇有意见。长春市民卢杨几乎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在她看来,爸爸们虽然工作忙、压力大,但这不应该成为其忽视孩子教育和生活的借口。

  由于爸爸们的缺位,妈妈们往往要承担照顾孩子的所有任务,加之工作压力和生活事务,这让不少妈妈们恨不得把自己变成样样全能的“变形金刚”。但教育界人士指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引领、示范可能是母亲也无法替代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盖笑松教授向记者介绍了最近在长春市进行的一项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父亲每周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次数越多,孩子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成绩越好。虽然只是一个参考指标,但足以说明父亲参与孩子生活对于孩子的影响。

  盖笑松认为,父亲参与孩子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在激活孩子勇敢探索挑战未知的勇气、帮助孩子完成青春期的人生榜样选择、帮助孩子“有规矩”地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虽然爸爸们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但也有身为人父者表示,多关爱孩子并不难。“就算是再忙,陪陪孩子的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沈阳市民韩卫波说。

  虽然韩卫波平时工作十分繁忙,经常出差,但他尽可能多地用闲暇时间帮助孩子学习、带她出去玩,以这样的方式弥补平时对孩子的亏欠,他也希望更多的爸爸能认识到这一点。(完)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