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博湖6月24日電(袁晶 東華)居住在新疆博湖縣才坎諾爾鄉的茹仙古麗·買合木提家的房子顯得有些破舊不堪,其中還有一間像隨時都有可能會倒塌一樣,房間里不但沒有電視機、電冰箱,甚至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卻收養了5個孩子和4名孤寡老人。23日,記者走進茹仙古麗·買合木提的家里看到,她正戴着女兒新買給她的圍巾,給老人們換上了新帽子。
“1980年,我和丈夫孜克拉·哈斯木結婚時,家庭條件相對普通家庭要好很多,家里除了17畝田地,還有幾十只羊、拖拉機、電視機等。”茹仙古麗回憶着當時的情景臉上掛滿了笑容,她告訴記者,1981年,她自己的孩子還沒出生時,在街上看到,同是因為父親去世,母親出嫁而變成流浪兒的兩個女孩渾身脏亂的情景,她們一個7歲一個3歲,她心疼地將兩個漂亮的小丫頭領回家,和丈夫孜克拉·哈斯木一起照顧她們。
1997年,已經上中學的謝軍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經常一個人躲在學校附近的角落里啃從家里带的窩窩頭填飽肚子。謝軍告訴記者:“有一天,我正在吃窩窩頭時,被現在的大哥阿不都拉·孜克拉發現了,他將我带回家里,媽媽茹仙古麗給我做了一頓香噴噴的抓飯,這是我記憶里吃過的最香的一頓飯。”
“從那以后大哥阿不都拉經常带我到家里吃飯,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在經過我父母同意以后,我認了茹仙古麗·買合木提和孜克拉·哈斯木做父母。之后的五年,我一直都住在這個家里,一家人相處的非常和諧。”謝軍說,他很清楚的記得,來到這個家時,家里除了父母親生的3個兒子和1個女兒外,已經收養了4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在一歲多的時候生病沒治好就去世了,而他是家里唯一的一個漢族孩子。
在與記者聊天的過程中,謝軍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出來,他說:“在這個家里生活的這幾年,父母總是把好吃的東西偷偷的拿給我吃,每半年的時候會給我做一套新衣服,而他們的親生子女總是揀別人的舊衣服穿。”
謝軍還告訴記者:“因為母親茹仙古麗·買合木提做飯特別香,家里還曾經開過飯館、賣過饢,但因為母親看到吃不起飯的學生,就带到家里,漸漸地餐館就開不下去了。”
記者了解到,這個普通的家庭除了收養的這些孩子,還留宿過一些從和田過來打工的孩子,后來甚至連村里一些沒有人照顧的老人、殘疾人也被茹仙古麗·買合木夫婦接到家里一起生活。生活中的花銷,孩子的學費,老人的醫藥費,使這個原本還算殷實的家庭,開始不斷地變賣家里的羊、拖拉機、電視機等,凡是值錢的東西都賣了。目前,這個家里僅剩了17畝田地,夫妻倆開始一邊照顧家里的老人,一邊到周邊的農田里做零工,來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
當記者問到,因為收養這些孩子和老人而導致生活如此辛苦,有沒有后悔過?
“不后悔!每當我看到這些沒人管沒人問的孩子和老人時,心里就特別難受,想着我也有變老的那一天,也希望有人照顧。我要是把他們接到家里也就是增加了一雙筷子,一個碗,就不會像現在這麼可憐。”茹仙古麗·買合木提堅定的搖了搖頭說,但是她對自己的孩子卻非常愧疚,因為家里比較困難,沒辦法讓他們繼續學業。茹仙古麗·買合木提的小女兒高中畢業后,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但是因為家里沒錢,她沒能走進自己理想中的大學。看到自己的女兒躲在房間里哭,作為母親的茹仙古麗·買合木提,心里非常難受。
茹仙古麗·買合木提擦干眼淚,笑了一下說:“現在孩子們都成家了,經常會回來看望我,也很支持我做這樣的事情。過兩天,我准備再接一位90多歲的老人來家里住,他太可憐了,不但患有老年癡呆症,生活不能自理,像吃飯、穿衣服、上廁所等一些日常行為都需要別人的照顧,而且他也沒有孩子,沒有人能照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