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高考衛冕狀元公開信回應質疑:求遺忘

2014-06-27
來源:新快報

  圖為2013年,劉丁寧在電視節目中表示一定會“回到”北大中文系。

  自比向日葵怕炒焦 想安靜成長求遺忘

  昨日,一直處在輿論浪尖上的遼寧高考“衛冕”文科狀元劉丁寧,終于通過微博發布長篇公開信的方式回應各界非議。劉丁寧,2013年遼寧文科狀元,原本在父母說服下接受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但最終因種種原因退學復讀,今年再次考出遼寧文科最高分,被戲稱為“衛冕狀元”。在這篇長約2000字的公開信中,劉丁寧對備受爭議的“休學復讀”事件首次作出澄清,“當我通過思考與實踐認識到,再不按自己的心願追求夢想我們就老了……”

  新快報記者 華靜言

  回應退學復讀事件

  “再不追求夢想就老了”

  昨日,劉丁寧借《遼沈晚報》官微,以《這是一篇童話》為題發布公開信。

  文章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地談論了關于教育、責任和夢想三個話題。她表示,“感謝每一種經歷,其實單純地為一個夢想奮斗的生活,朴素而芬芳。”

  而對于大家最為關心的退學港大、復讀重考事件,劉丁寧在文中澄清:“去年一不小心多對了幾道文綜選擇,頂了個虛名,又是第一次人生道路的選擇,當然會有許多猶疑困惑。”

  “當我通過思考與實踐認識到,再不按自己的心願追求夢想我們就老了,我發現原來那扇門沒等我已經關閉了。制度留給我的唯一選擇是:抹带重錄。”劉丁寧如是說,算是對她一直公開宣稱心向北大中文系,卻最終去了港大,然而又退學這一系列大家“看不懂”的動向作回應。

  對過多的關注感到不適

  “不希望被人認識”

  在這篇公開信中,劉丁寧還表示對聚焦到自己身上的關注感到困惑與不適,“我曾對一些記者說:‘我只是個孩子,請你們保護、尊重我,不要把它當做新聞寫出去。’可我不知道它為什麼還是成為人們的談資。”

  劉丁寧表態,“真的想安安靜靜地成長……不希望被人認識”,她說,自己“只是一棵向日葵,連瓜子還沒長出來呢”,大家不要把她炒焦了。

  她寫道,“從今往後,我希望關于我的議論停止、消失”,“也許將來我並不會有什麼成就,也不富貴利達,也許會被人提起,但那又何妨呢?我只願每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精心書寫生命的每一筆。過去的一切,就讓它們都過去吧。”

  學霸公開信典故大盤點

  ●兩篇童話《野天鵝》《小王子》,一篇文章《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

  ●提及名人:張充和、錢鐘書、錢偉長、林庚、李開復、魯迅、孫中山、傅斯年、蘇格拉底

  ●名人名言引用

  “縱有千難與萬險,本高鐵流永向前!”

  “皓首窮經”

  “舉世譽之不加勸,舉世非之不加沮”

  《菜根譚》:“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王陽明:“……以求其盡心,則一而已……四民異業而同道。”

  錢文忠:“瓜子炒了以後可以是比較香的,但是別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被炒焦的。”

  泰戈爾:“不要留連着去采拾路旁的花朵。因為這一路上,花朵自會繼續開放的。”

  有魄力有實力 就是書袋子掉得略多

  雖然劉丁寧表示希望大家不要再關注和談論她,但這封公開信無疑讓她在網絡上再度成了議論的焦點。和退學復讀事件一樣,對于這封公開信也出現了兩極的評論。不過,她“想要安靜”的想法,得到了多數網友的支持和祝福。

  微博網友“@小新沒有蠟筆FT”就很贊賞,“執着于自己內心想要的不是很好嗎?年輕正是追夢的年紀,我們不怕失敗,怕的是因猶豫與夢想失之交臂。”網友“@日光流年2011”也支持說,“每個人都有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自由,所有選擇都該被尊重。”

  不過,鑒于劉丁寧是一個以國學為目標,連續兩年第一的學霸,有人對公開信本身表達了失望。

  網友“@清泉之微博”就贊揚劉丁寧“堅持內心真實想法的態度”,但在他看來,整個公開信“核心意思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卻洋洋灑灑引經據典寫了一篇華麗而空泛的文章,缺乏獨立的有自己角度的看法、觀點。當然這和年齡經歷有關。”

  網友“@王老板”則感歎,“上中學那會,班里的作文專家就在引用安徒生和泰戈爾,多少年過去了,新一代少年文豪還在引用安徒生和泰戈爾。”有網友點評,書袋子掉得多,邏輯性實在不強,但即便是學霸,作為文科生、高中生,如此也算不易了。

[責任編輯:香港商報實習生1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