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九新区创新发展 共谋绿色增长极

2014-07-11
来源:香港商报 张丽 蔡易成

九大国家级新区共同签署《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书

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秦如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

森林之城贵阳

  作为中国政府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国家级新区承担了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子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肩负着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引领和示范的使命。截至2014年6月底,中国已有九大国家级新区,包括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

  10日,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重要的系列活动之一,“绿色新区创新发展——塑造区域绿色增长极”主题论坛在贵阳开幕。贵州贵安新区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与联盟成员一同签署“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此举将凝聚国际业界同行、研究机构和商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引领清洁革命。与此同时,致力于“绿色崛起”的贵安新区,其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经验,对内陆欠发达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香港商报记者张丽、蔡易成

  九大新区分享发展经验

  贵州省委常委、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秦如培表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主题定调为“改革驱动,全球携手,走向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形势下,秦如培认为,国家级新区需要加强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共同展望、探讨今后的发展远景。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则在论坛上指出,中国新区的城市建设有五个方面的挑战。其一就是实现有机疏散与主城人口压力疏导;其二是如何满足机动性与空气质量双重要求;其三是如何满足住房需求与居住阶层的分化;其四是如何持续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最后就是如何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和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对于国家级新区未来的发展,九大国家级新区的官员不约而同的将“绿色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说:“从规划开始,浦东新区就掌握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平衡。”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管委会主任、舟山市市长周江勇则点明了舟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周江勇表示,舟山群岛新区通过规划引领,同时严格监管,倒逼产业升级,此外将海陆统筹,构建蓝色生态屏障,使舟山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为中国西北部内陆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睿表示,兰州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所以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尽管如此,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还是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循环经济、外向型经济、高新技术绿色经济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则成为兰州新区发展的妙招。

  “年轻”的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表示,“绿色发展“是贵安新区发展的第一理念。“为了在贵安新区这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我们在产业选择上非常的谨慎,凡是对环境有影响的,对生态保护有影响的,我们对其是拒绝的。”

  九大新区结成绿色联盟

  论坛期间,九大新区领导者共同探讨区域性战略合作机会、绿色增长计划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欧盟气候知识创新体总部、全球基础设施巴塞尔基金会、气候组织等其他国际机构代表将分享国际实践案例;以对话形式进行企业界助力区域绿色增长创新领导力的角色等议题的讨论。

  与会人士的发言形成三点共识。其一,国家级新区的可持续快速成长需要绿色创新。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生态集约型环境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上,必须拒绝有限资源、无限开发的简单发展路径,摈弃以大量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推进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其二,国家级新区要真正做到作表率,需要绿色创新。作为国家级新区,国家在促进新区发展的过程中赋予了较多的优惠条件和先行先试的政策。新区要抓住机遇,在绿色发展上真正做到走前面做表率。

  最后,国家级新区要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发展新方向,需要绿色创新。各个新区之间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在推动绿色发展方式方法上也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找到结合点,相互借鉴,寻求共赢多赢,是绿色发展的要义。尤其是贵安新区是比较年轻的新区,要虚心向先进新区学习,也希望已经成功的新区介绍经验,介绍好的做法。

  论坛中,中国九大国家级新区共同签署《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书,以期凝聚海内外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区域创新,实现生态文明引领绿色发展和区域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本次论坛的产出将作为2014年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秘书长发起的“气候峰会”上的一个亮点,呼吁和吸引更多的区域政府加入,一同推进新型区域发展创新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特写——

  马长青: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绿色崛起”

  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对于贵安新区而言,实现“绿色崛起”更深的内涵,并非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而是如何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将优良生态环境对经济的贡献释放到最大化。

  保护和改善生态是贵安新区“绿色崛起”的依托,产业则是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支撑。贵安新区寻求产业突破口,“高端”切入,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后发而先行,围绕环境友好型、低碳、循环、高附加值等关键词,重点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贵安新区,这个不沿江不沿海的国家级新区,高起点谋划的“大数据”战略,对内陆欠发达地区都具有借鉴意义。

  马长青认为,贵安在九个新区里面更有条件打造绿色创新的增长极。在九个新区里贵安的生态条件最好,气候也最好,我们这里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有一种生活在一个大的景区的感觉。人们通常讲,贵安新区“抬头就是张家界,低头就是九寨沟”,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贵安加速转型的条件已逐渐具备。贵安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增长。

  记者手记——

  贵安模式有借鉴意义

  所谓新区,就应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打破原有,先行先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加快发展、加速发展、协调发展,起到引领性、示范性的带动作用。

  作为“晋升”国家级新区的贵安新区,正在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成为其肩负的重大使命。按照规划,贵安新区将通过5至10年的建设,发展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示范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的底线,肩负的责任”。贵安新区充分借鉴瑞士城镇乡村与生态景观交融辉映的经验做法,坚持走组团式、点状式发展的山地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大自然中。并跳出能矿抓工业,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把工业进入园区,在园区里面采取环境保护策略和环境保护措施,把对环境影响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加之生态优势的亮丽的名片和核心竞争力,贵安新区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条件,并在打造绿色创新增长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中实现“绿色崛起”。

[责任编辑:罗强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