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商报专稿

皖巢湖:“城湖共生”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2014-10-2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通讯员徐小中报道:10月20日,从安徽巢湖市了解到,该市正在积极推进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建设,发起了一场“湖、河、农、林、村”五位一体的立体治水战役,一幅“城湖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巢湖北岸徐徐展开。

  河流截污 清除点源

  巢湖市因湖得名,城市枕水而居,做好水文章是巢湖最大的优势。但是,建设好巢湖,首先要保护好巢湖,正当中,入湖河流全线截污、降低点源污染更是首当其冲。

  借力国开行和亚行巢湖治理项目工程,巢湖市按照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截污的要求,实施环巢湖防洪大堤(巢湖段)工程、裕溪河综合治理工程、落沈圩防洪除涝综合治理工程、柘皋镇柘皋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等投资近30亿元的国开行贷款项目,柘皋河、夏阁河、烔炀河、花塘河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建提标等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近5亿元的亚行贷款项目,实现巢湖北岸所有入湖河流的截污和污染减排、生态修复,有效减低对巢湖的点源污染。

  与此同时,“河段长”制在巢湖市严格落实并形成监管长效机制。市里成立了中小河流管理所、沿湖乡镇均成立河流管理站,“河段长制”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制度,去年,巢湖市境内柘皋河、烔炀河、裕溪河、兆河等入湖河流及市区一、二水厂水源地水质明显改善,均达到三类水标准。

  观光农业 降低面源

  巢湖的外源污染中,除了点源污染,农业的面源污染占据较大比重。从传统农业变脸到生态观光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是减低农业的面源污染根本之策。

  把农民从“一户一地”中解放出来,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和机制,巢湖市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改变了长期以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条件。截至目前,巢湖北岸已流转农村土地31.33万亩,以浙江绿峰、楚岭油茶为代表的1000亩以上流转主体已达21户,主要从事花卉苗木、优质经果和优质粮油等产业。

  环湖乡镇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重点推广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沼—菜(果、粮、茶、渔)”、“稻鸭共育”等高效生态模式,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30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以秸秆粉碎腐熟还田为核心的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覆盖面积15万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示范区节约肥料3公斤/亩,面源污染与入湖水质呈现“一降一升”。

  如今,巢湖市环湖周边正逐步成为生态涵养地。黄麓镇、中垾镇、散兵镇、槐林镇、坝镇、银屏镇、沐集7个镇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巢湖。烔炀河口月亮湾、龟山咀等地兴建6个湿地公园,实施水生植被修复。在巢湖湖岸、主要河道口种植水生植物,筑起一条氮、磷转移和循环利用的绿色通道。

  目前,巢湖市已经启动环巢湖北岸建设总面积10万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构建以“高效低碳、绿色生态、生物科技、文化休闲”为主要内容 环湖休闲观光农业带,下一步,生态观光农业将扮靓巢湖北岸,充分展现环巢湖“稻海麦浪、碧波鱼跃、水清岸绿、蔬果飘香”的江淮鱼米之乡农业特色,把环巢湖区域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打通循环 活水靓城

  巢湖市城区水系纵横,但是不少水系堵塞、隔断,水流不活造成城区水系污染,随着造成城市入湖河流污染。不过随着综合利用国开行贷款和亚行贷款实施的巢湖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巢湖市区将清水绕城,活水靓城。

  巢湖市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涉及到东西环城河、丁岗河、陆家河、西撇洪沟、双桥河、天河等几乎城区所有水系,通过采取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水系连通、引流补源、湿地净化、岸线改造的综合整治,着力构建集防洪、排涝、水景观、水格态为一体的内城水系,通过13个桥涵、路函等节点实现全城水系沟通,最终将使城区水系达到水活、游畅、岸绿、景美。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将使得城市活水中的多处死穴一一打通。其中,东坝拆除将天河与裕溪河打通, 西坝引水闸涵将在西坝口建设引水涵洞,将西环城河西端与天河西端联通,让两大水系“末端”联通起来,水活起来,净化水质,实现长期以来巢湖市这座山水城市“拥水而居、城湖共生”的夙愿。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