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四川 > 商报专稿

川江安:着力打造阳光交易平台 优化发展软环境

2014-11-1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梅超、通訊員林星廷、楊傳勇報道:為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四川江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投入運行以來,通過規范各類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優化資源配置,把群眾關心、關注的如政府“錢袋子”里的錢要花到哪里去,怎樣用有限的財力為百姓辦更多的實事等問題置于“陽光”下,營造了“公開透明、公平競爭、公正誠信、廉潔高效”的公共資源交易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

  制度保障 創建源頭防范流程

  “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以制度落實為保障,建立源頭防范機制,是四川江安縣委、政府的一致觀點,基于這樣的認識,縣政府先后制定了《江安縣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工作的通知》等7項規范性文件,出臺了業務監管流程、內部管理責任追究等20多項制度,基本做到了從進場咨詢、申報受理、項目跟蹤到資料存檔等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制度規范和制約。按照工作流程標準化、工作制度標準化、人員和標識標準化的要求,全面推進服務窗口建設,規范各方主體交易行為。

  “嚴格按照文件規定,實行所有交易項目的公告發布、報名、資格審查、招標文件發售、招標控制價公示、開評標、中標結果公示等全過程在區招投標服務中心進行。”該縣公共資源服務中心副主任蔡啟能說,交易中心從公告發布、招標文件審核、資格審查、評標專家抽取、開評標、中標公示實行全程監管。縣紀委監察局、財政局、發改局、檢察院、審計局、法制辦等相關監督部門駐場對招標投標活動實行全過程監督。

  實踐證明,江安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完善制度機制,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現象發生,有效遏制了招投標腐敗現象滋生的蔓延。目前,一個集“信用平臺”、“交易平臺”、“服務平臺”和“監管平臺”四位一體的統一平臺已經形成。

  規范運作 打造陽光交易平臺

  公平、公正是招投標工作的生命力所在。該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立運行后,充分遵循“管辦分離、統一進場、規范運作、高效服務”的思路,注重規范管理,加強監管,主動接受監督,堅持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立志打造一個廉潔的交易平臺,竭力讓陽光灑遍招投標工作的每個角落。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該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公樓里,受理交易區、開標區、評標區及監督區4個功能區域相對獨立,開標室、監控室、專家休息室等一應俱全,電子監控系統、語音系統和屏蔽系統等現代化的設施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2014年3月,該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受縣民政局委托采購棉衣、棉褲2000套,最高限價50萬元。對此,交易中心要求投標商投標時需提供樣品,中選后實行樣品封存。第一次有16家商家報名參加投標,經現場檢測,僅有2家商家樣品合格,該宗采購流標。交易中心及時重新掛網,第二次有7家商家符合競標資格,通過二次競價,隆昌馨光床上用品有限公司中選,中選金額226000元。該宗采購節約資金274000元,節約率為54.8%。

  “公開、公正、透明”,是隆昌馨光床上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最大的感受,他說,此次成功競標,凸顯了政府的公信力,讓我們外地商人看到了在江安發展的希望。

  強化服務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走入該中心,一塊電子顯示屏首先映入眼簾,招標信息、中標公示、評標安排等一目了然。點擊縣政府門戶網站,這些信息同樣可以隨時查詢,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在縣委、縣政府建設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招投標市場的堅強決心指引下,自成立之日起,該中心便將服務一流作為自覺追求,主動融入經濟發展主戰場,不斷提升辦事效能和服務水平,全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蔡啟能胸有成竹地說。

  如今,服務就是生產力已成為中心每個工作人員的共識。在嚴格落實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時辦結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的基礎上,該中心不斷優化服務機制和環境,加強班子建設、隊伍建設、

  業務建設,確保公共服務優質高效。

  自今年1月以來,該縣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進場交易項目:工程建設進場178次,計劃交易367502.9481萬元,實際交易350873.2158萬元,節約率為4.52%;土地招投標進場交易10場,標底價20433.7649萬元,實際拍賣24818.859萬元,增長率為21.5%;政府采購進場91次,計劃交易7899.5066萬元,實際交易6997.9899萬元,節約率為11.41%。

  “下一步我們將實行電子評標,所有招投標全部實行網上報名、網上購買標書、專家異地網上評標等,以“科技防腐”構筑陽光交易平臺,提升政府公信力,優化江安發展軟環境。“蔡啟能如是說。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