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地方产业

厦门自贸区建设重在体制机制创新

2015-02-06
来源:香港商报

厦门两会现场

  [香港商报讯]记者许国玺报道: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美丽厦门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厦门自贸区被誉为“改革高地”自然备受此次厦门“两会”代表和委员关注,多位委员和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特区优势和大陆中西部地区相比已经不再明显,如今的自贸区建设,正是厦门特区重建优势的契机。厦门如何推进制度创新?怎样释放政策红利?……围绕厦门“两会”上最热的词语之一“自贸区”,代表和委员们各抒己见。

特邀港澳委员

  港澳委员只招自贸区建设要大胆创、大胆试

  黄乔生代表说,2015年大家普遍关注自贸区,期待自贸区,自贸区建设既是中央对福建、对厦门的信任,同时也是对厦门改革开放意识的考验,机遇和挑战并存。建议厦门要敢创敢试,在制度创新上要学习上海更要优于上海,同时要将自贸区的制度创新和国务院赋予厦门的各种政策融合起来,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

  香港经验值得福建借鉴,在今年的厦门政协特邀委员中,王少华委员说,厦门应抓住福建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调研,打造厦门高档商群。陈镜秋委员认为今年厦门政府工作报告对自贸区建设着墨较少,感觉厦门对于自贸区准备不足。王春新委员建议厦门要大胆创、大胆试,一,全面完整地吸纳上海的经验;二,借助香港经验、提升厦门自贸水平;三加强对台合作。在金融领域实行一线放开二线严管,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自由贸易账户、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五方面全面推开。在对台货物贸易要放宽原产地规则,参照国际惯例,从区域产品价值来判断和制定台湾原产地规则,从保证货物贸易自由化拓展到厦门全镜。陈金烈建议,厦门可举办自贸区论坛吸纳各方经验。

  打造“厦门-台北”金融双城格局

  在金融制度建设方面,陈小林代表认为:厦门要突出对台优势,把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金融创新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厦门在金融中心特色,打造“厦门-台北”金融双城格局。建立多层次金融协调机制,将地理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核心枢纽。目前厦门两岸金融中心概念模糊、缺乏核心城市作为两岸金融圈的结点,应深化与台湾金融中心台北的联系,建立起多层次起的金融合作协调机制,主要应包括政策合作机制、技术合作机制、融资合作机制和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两岸齐心协力争取能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形成双赢。

  推动厦门体制机制创新

  杨立茂代表认为,自贸区的设立关系到行政改革,除了发展经济外,行政审批体制的改革也要同步推进,把厦门自贸区建设出经验、定标准的地方。对此,厦门市人大主任郑道溪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年厦门将有九项立法项目,其中自贸区立法是厦门的第一项地方性法规项目。

  自贸区建设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制度创新的高地,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模式和发展经验,自贸区的相关政策可在厦门先行试点。对于3月1日即将挂牌的自贸试验区,王蒙徽透露,厦门正在抓紧制订方案,“自贸试验区不是为厦门提供什么优惠政策,而是推动厦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培育十大功能性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厦门自贸试验区建设将突出以制度创新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力争建设形成十大功能性产业。建设区域性融资租赁业集聚区,扩大飞机融资租赁业务,拓展船舶、高端医疗设备、大型基础设施设备业务;建设两岸最大冷链物流中心,打造全程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和区域性进口冷冻食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文化保税产业中心;建设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生物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全球重要航空维修基地;发展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和双向资金池业务,建设两岸货币清算中心;打造服务外包产业聚集区。

 

[责任编辑:李宁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