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陕西 > 本地新闻

陝西照金成革命老區的城鎮化樣本

2015-05-08
来源:新華網

  由於自然與社會等原因,革命老區在不少人印象中總會與欠發達的經濟、脆弱的生態聯系在一起。然而在陝西省銅川耀州區照金鎮,這個曾誕生過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老區,憑借數年的努力摸索出一套可借鑒複制的模式,在逐步實現城鎮化的同時,得到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重紅利。

  無傷痕開發的“綠色”理念

  照金鎮總面積244平方公裏,總人口1.1萬人,農業人口占95%以上。1933年,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照金領導創建了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培育出了獨立自主、頑強拼搏的“照金精神”。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照金與我國一些革命老區一樣,存在著地理位置遠、群眾就業率低、城鄉差距大、發展步伐慢等難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結構單一、旅遊配套匱乏等現實問題,極大制約了照金群眾的安居樂業。

  2012年,隨著《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的全面實施,陝西銅川市委、市政府與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攜手,對照金這個紅色小鎮進行整體開發,使老區群眾擺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的環境,在享受到與城裏人相同公共服務的同時,依然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無傷痕開發’是我們在建設新照金伊始就定下來的理念和原則。”陝文投下屬的陝西照金文化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濤說,為避免城鎮化進程對於照金原本生態的影響,這裏每一棟樓的位置、每一棵樹的去留,幾乎都經曆了嚴密的論證研究。

  無損傷,在照金不只意味著不推山、不砍樹,而是根據地形地貌和生態特點,調整建築物位置,利用天然地形打造了景觀和水系保留並充分利用原有綠地和樹木。隨著“山、水、樹”和“樓、院、巷”空間格局的立體融合,具有本地文化元素的景觀體系躍然眼前。

  開發建設過程中,照金鎮全力保留當地的每一片原始風貌。在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外1933廣場的改擴建過程中,廣場北側的小山包按規劃本來需要推平硬化,但最終保留下這片茂密的小樹林,達到了更加自然的景觀效果。

  不僅是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也沒有因為快速的城鎮化進程而改變。走在照金鎮中心寬敞整潔的街道上,記者能夠感受到“照金人在綠色的海洋中微笑”的真實內涵,老區淳樸、善良、和諧的人際關系等社會生態得到了充分保護。

  以民生為旗幟的“紅色”關懷

  照金留存著薛家寨、紅軍洞、陳家坡會議舊址等大量革命遺址,紅色旅遊資源的優勢,決定了照金鎮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要把保護革命舊址、城鄉統籌發展與改善民生相結合。做火紅色教育、做強紅色旅遊,以文化旅遊業、服務業為引領的產業,已成為老區振興、群眾幸福的動力與保障。

  照金在建設過程中,陝西省行政學院照金幹部學院、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1933廣場、紅色文化創意街區等公共設施及愛國主義教育設施的新建、擴建,都圍繞著老區轉型發展和群眾安居樂業而展開。

  “照金是‘中國夢’基層實踐的重要嘗試。”陝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說,紅色是照金的靈魂,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篳路藍縷,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通過紅色旅遊與城鄉統籌相結合,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日子,仍是照金建設的出發點和目的地。

  “幾年前我們住的平房吃水都成問題,要幾家人合打一口井。現在住進120平方米的單元樓,水電氣暖俱全,住在村上和城裏一樣。”對於照金的變化,梁萬營有著深刻的體會。他剛剛送走了從延安來過年的嶽父和妻姐,以前這裏條件不好時,一家四口每次過年都要去陝北。

  隨著教育、醫療、文化設施的改善,照金落實了各項生活、生產配套政策,農民享受到與城市人同等的服務和公共設施。去年,梁萬營把在40公裏外的耀州區上小學的女兒接回鎮上。“照金中心小學的老師大都是本科生,設施也不比區上的差,孩子在身邊,我工作也有勁頭。”他說。

  2014年,照金鎮區實現人均純收入1.5萬元人民幣,高出陝西省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932元將近一倍。幾代老區群眾的人居夢想正在成為現實。目睹家鄉面貌變化的九旬老紅軍潘西順說:“照金鎮已經變得跟城裏一樣,能住進這么好的單元樓,當初連做夢也不敢想。”

  “通過民生改善、百姓生活變遷、觀念進步等,為紅色教育提供了更生活化的感染力。”照金景區管委會主任於明輝認為,紅色教育的形式應該逐步走出“看遺址、講黨史、聽黨課”的常規形態,與紅色旅遊、產業培育、群眾致富等融合,才能更富時代感與生動性。

  人的城鎮化的“金色”前景

  城鎮化,不是簡單地劃出一塊地、蓋上幾座樓或農民“上了樓”,只有同時解決好居住者的就業與收入問題,實現“人的城鎮化”,才能持續推進。照金鎮在城鎮化過程中,打造並延長紅色旅遊產業鏈,實現旅遊、文化產業聯動,不僅為城鎮化提供經濟支撐,還為居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和收入來源。

  照金通過“工資+土地租金+商鋪租金+入股分紅+創業收入”的措施,給群眾增收加上“保險索”。53歲的照金居民梁萬裏和家人分別在保安公司、客服中心上班,加上工資性收入、土地流轉收入和年底村裏的分紅,六口人總收入達到13萬元,逐漸填平了18萬元的欠債。

  為了實現農民在“脫地不失業”,照金紅色城鄉統籌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定期對村民培訓,將其就地轉化為景區的建設者和管理者。2012年以來,照金公司從北京等地聘請營銷、管理專家,培訓人員達2400人次,帶動照金鎮就業625人。群眾創業的平台,則是鎮上紅色街區的商鋪,目前已有67戶村民在此經營和創業,收入達100多萬元。

  目前,照金已經吸引超過60名大學生就業、創業,其中回鄉工作的本地大學畢業生就有15人。對於年齡偏大、缺乏創業條件的村民,當地也將其聘為“樓長”,每月發放工資,在協調鄰裏關系等方面發揮作用,實現了老有所為。

  “在家鄉工作,讓我有了更多的成長。”照金土生土長的大學畢業生朱錦說,她在兩年前回到家鄉上班。如今,她已從職員成長為照金村紅色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的副總經理,不僅月薪翻倍,各方面能力也有所發展。“我剛畢業時只是一名過磅員,回家後不僅負責接待遊客,還兼顧遊樂設施的管理,溝通、協調能力都有提升。”她說。

  “紅色是旗幟,民生是根本,產業是支撐。”王勇說,近年來照金相繼建成千畝照金牧場,占地200餘畝的金銀花基地,以及具有國際水准的滑雪場,讓村民迅速適應市民的身份,旅遊和現代服務業成為照金發展的強勁動力。“計劃三到五年內,照金將全面建成全國革命老區綜合改革綜合示范區、全國紅色教育基地,為銅川的資源型城市轉型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做出貢獻。”他說。(鄭昕)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