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點擊量兩周均超2千萬
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將力爭走向國際
美蘭德總經理崔燕振
視頻點擊量兩周均超2千萬
目前在中國網絡傳媒影響力的評估體系主要是三個方面,一個是在互聯網的媒體它的相關報道情況,一個是在微博平臺上有關的個人意見表達,還有一個就是互聯網上有關節目視頻的點擊收看狀況。《河西走廊》這部紀錄片,全方位地詮釋了一部歷史畫卷,歷史感和時代感交相輝映。可以說在幾億網民中有很大的一個心靈碰撞,或者說有一個和這樣一個優秀文化題材欣賞和對話的過程。首先是在今年的3月3日,在央視科教頻道開播以后,在互聯網上這些相關的媒體有比較高的關注度,有大量的報道,在介紹這樣一個事實。這個節目開播第一周有比較大的一個聲勢和反響。而到了5月9日,這樣一個片子重新播出之后,網民關注度持續地提升,并且差不多在半年時間,持續受到網民熱捧。除了甘肅當地的網媒比較集中地報道以外,像網易、新民網也報道轉載了很多相關的資訊。《河西走廊》在播出之前,有一些相關聯的預熱,有一些推介,從一個很高的高度來介紹這樣一部大題材紀錄片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傳播意義。
《河西走廊》在整個播出期間,不管是在電視還是網絡視頻這些多渠道播出空間上,都有一個積極的回饋和突出的表現。在2015年第10到第11周的時候,《河西走廊》在央視和鳳凰視頻同步播出,網絡視頻點擊量不斷攀升,兩周均突破兩千萬人次這樣一個點擊的數量規模,到了第11周有四千萬人的點擊,在互聯網上引起了一個巨大的聲勢,達到了網上點擊這樣的一個頂峰期,之后呢,一些名人開始對《河西走廊》有一些視頻的訪談。也推動了更多網民對于《河西走廊》的點擊和收看,包括討論分享,持續發酵。尤其是第十集《寶藏》,第四集《根脈》等幾個劇集都有比較好的表現。《河西走廊》是今年3月份之后,陸續播出的系列優秀紀錄片的一個代表,其在互聯網上的有關指標都表現的非常突出。在今天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有關在社交媒體上進一步推廣提升或更加系統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這樣一個推廣打造,同樣會讓這部片子的影響力會得到一個更大幅度地提高。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劉效禮
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紀錄片
《河西走廊》看了兩次,一次在北京從頭到尾看了。這是第二次看,感到很親切。這個片子它的立意很新鮮。衡量一個作品的好壞,第一個就是看立意。這個作品立意非常好,從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對河西走廊進行了一次全面地梳理。視野非常開闊。其次,它的表達是專業的。解說非常漂亮,沒有空話,是對著畫面來講的,這是非常恰當的文化的補充,所以這個解說就顯得一點都不空洞。音樂主旋律非常明顯,它的旋律從頭至尾就是這么一種音樂,所以說從這幾個方面來衡量,我覺得它的表達,也就是說它把自己的立意給觀眾的時候,表現的非常專業,觀眾就很容易接受。它也使用了這個情景再現,也有扮演,但是他這個度把握得很好。關鍵的時候,就林則徐這幾個人,還有就是人物沒有對話,我們有一些電視紀錄片,情景再現時對話就出來了,那就不是紀錄片,是電視劇了。《河西走廊》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紀錄片。在打造紀錄片大省,這樣的鼓舞下,甘肅出現了應該說在紀錄片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意義的紀錄片,我覺得很值得研究,很值得探討,這幾個方面都需要進行仔細地來剖析一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主任曹寅
集聚國際題材、國際視野的紀錄片
看了這個片子以后,感覺很震撼的,首先是選題視角獨特,題材意義非凡,正好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兩個“一路一帶”這種概念以后,在國際上收到了廣泛反響。特別是收到了絲綢之路沿岸國家的廣泛反響,說明這個議題本身它具有世界性。
《河西走廊》紀錄片盡管我們看了一集,但是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一個集聚國際題材、國際視野的一個片子,盡管它是以中國西部《河西走廊》重要通道絲綢之路主干道為對象,從政治、經濟、文化、地緣、民族、宗教這個角度全力來詮釋從漢朝到今天兩千多年的歷史,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西部歷史和文化的變遷,也見識了河西走廊作為國家經略的一個重要的戰略地位。里邊所昭示的這種英雄主義精神、和合精神,既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我覺得在這一點上,這一部片子從文化的角度,全力地詮釋了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也是“一路一帶”戰略構想背景下絕對具有現實意義和現實價值的。
此外,從電影的角度,特別是情景再現這個角度上,把握度把握得很好,把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人物,給拍活了。其從策劃、拍攝的本身,給人的那種感染力感召力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我們現在作為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都比較注重紀錄片的發展,紀錄片特別在“一路一帶”的發展過程當中,它是有新的作用和價值的。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交易中心總監熊殷
是一部有著史詩品格的作品
《河西走廊》是一部有著史詩品格的作品。它是用了編年體的體例梳理了一千一百年,就是說對我們近來的千年文化是一次凝結和反觀,也是對千年文化的一次自省和一種自信。這部作品更多的可以看得出來是一部中華民族的人格外化的一種作品,而且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精神物證的作品,更多意義上它應該講是一個歷史的進程史,同時它有一個極具特別代表意義的是,我覺得它更是一部進諫史。這個進諫史體現在,它是防范系統性風險的一部進諫史,它有一個進諫史的歷史作用。《河西走廊》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也是有溫度的作品。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在很多的這種歷史題材中,都會犯很多的錯誤,其實這個歷史應該是不跪拜,不凌駕,那么同時對歷史應該是以平視的角度和虔誠的態度去放逐,以視野化去表達,才是一種史詩性作品的一種氣質。在看《河西走廊》這個過程中呢,我可以想到很多,比如說我們千年的中國史,大家都會說千年的中國史是一部苦難史,但另一方面呢,它其實是一部發展史和一部奮斗史,但是更是一部中國的一個復興史。
《河西走廊》是一部擔當著政治深遠意義的作品。因為從《河西走廊》本身“一路一帶”的國際戰略部署中,它有著重要的地理意義的。紀錄片是承擔了一個國家和民族價值觀的一種重要載體,同時也承擔了傳播價值和提升人文精神的這么一個重任,在這個過程中,整個河西走廊它體察的是一個經濟血脈,體察的是千年的經濟血脈以后,其實就是我們當今的一個改革。
北師大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同道
具有傳播能力的紀錄片
很高興有機會看到一個代表了當下我們紀錄片制作的一個水準,這個水準包括它里面制作,大家都看到了很多國際化專業化的背景。因為紀錄片有兩個特點,第一跨時空,第二跨文化。所謂的跨文化就是跨越不同的宗教,政治制度,包括不同地區的民族。第二叫跨時空,一個紀錄片,它的平均壽命應該是多長?最短五年,正常八年。這就是它的價值。就是地區的記錄價值,那么回過頭來說,我們考察一個片子,經常用三個標準錄片數量很大。我們去年播了75800小時紀錄片,收購18000小時,而這里邊傳播能力不到200小時。多數都是低端制作與無效傳播的惡性循環。像流水一樣就流走了,《河西走廊》是一個有傳播能力的,它就屬于我說這200小時之一。
傳播才是力量。再好的片子不傳播都等于零,唯有傳播才能創造力量。但是在我們傳播中,過去有很多誤區,比如說某個片子很叫好,什么什么發表了評論,什么地方有了反響,這些都很好。但是我還是要說,這是不夠的。這嚴重地低估了紀錄片的能力。當我們拍出好作品之后,要進行轉化,這個對地方政府更重要,文化影響力轉化成產業拉動力,把文化影響力轉化為產業拉動力。這個產業拉動表現在什么地方,說一個簡單的方向,比如說對當地旅游,比如說這里邊形成產品,能不能開始形成產品,所以這個節目的熱播,你的產品,創意產品就出去了。那么就有可能通過一個兩個產品,不僅回收了資本,還賺錢。所以現在拍紀錄片的人是很好的,但是運營紀錄片的人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大量運營者,有商業頭腦,有市場頭腦的人加入到紀錄片當中,讓這些大片不僅產生文化影響力,而且產生產業大國,這個情景我認為最近幾年就有可能會成為不可遏制的一個趨勢。
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
力爭使短片走向國際
《河西走廊》的制作拍攝,當時從幾個大的緯度去考量它,第一就是,我們國家在文化建設上,需要從紛繁復雜的多元文化里頭,梳理我們自己的文化,最具靈活性的那種,比方說英雄主義,比方說和美文化,和合文化,這些東西正好在河西走廊兩千多年的歷史上發生、形成、發揚光大到今天,所以對歷史的這種發生的文化現象,挖掘的越精準,時代感就越強,所以《河西走廊》的制作拍攝,就是梳理中國的文化。第二個緯度呢,就是“一路一帶”戰略,當然我們當時搞這個紀錄片,還沒有“一路一帶”,但是有了華夏文傳承創新區,我們就叫一帶三區十三板塊,這一帶,就是絲綢之路文化帶。
甘肅的歷史和文化比較靠前,中國的神話歷史,史詩年代的歷史,主要發祥地在這兒,和陜西比,和山西比,和河南比,可看性很長,所以我們這兒的文化因素都是隱性化基因化碎片化的,這些東西怎么辦,就需要再現,那么再現最好的方式,就是紀錄片,所以現在我們梳理了480多篇紀錄片的記錄,最后不一樣的有130多個,現在陸續在做,但是這么大的數量,沒有一個旗艦式或者引領式的作品來定義這個標桿,也可能很難。所以省里就集中力量抓這個片子,為了紀錄片大省,我們又做了基礎性的工作,這個就是甘肅搞紀錄片大省基本的做法。
《河西走廊》的成功,從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趕上了時代發展到今天,有“一路一帶”,有一個知識人群,從主觀上說,就是政治家和藝術家的結合,紀錄片和故事片不一樣,特別是這種宏大主題的紀錄片,它講的是國家戰略,家國情懷,以及民族融合的歷史,這個一定要有政治見解,政治眼光,政治格局,才能夠把握住它的脈搏,才能夠表現出它的靈魂。
對于專家們的意見,我們將進行整理,再回過頭來進一步認識業已成型的河西走廊,發現實際播出以后,發生的實際效果可能是四條或者五條,還沒有完全被我們制作的人發現,這就是需要討論,需要研究,需要專家學者出主意想辦法,掰開來揉碎了,仔細從里邊挑撿閃光的金子,激勵我們把這個片子后來的工作做好。今后,我們將擴大傳播,爭取在九套再掀起一輪高潮,力爭完善后,使其走向國外,目前,已組織了翻譯團隊,根據絲綢之路沿線相關的國家,譯成不同語言,力爭使短片走向國際。
第三個就是要搞個系列。要在已經開拍的基礎上,縱向地深度開掘專題,比方說祁連山,目前已經開始在策劃;第二個選題就是涼州會談。第三個就是想搞唐蕃古道。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還會做文學,把已經學術化的有結論的紀錄片成果作為文學素材,在文學創作上再展開一輪建設。還有一些商業性的運作、資本運作也在考慮之中。
“視頻點擊量兩周均超2千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紀錄片;集聚國際題材、國際視野的紀錄片;中國紀錄片創作的一個代表性作品、具有傳播能力的紀錄片……”
10月18日,“第四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暨第二十一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十優盛典”完美收官,此次影展中,共有5部代表甘肅的紀錄片亮相,其中,由甘肅省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獲得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盛典系列紀錄片“十佳”作品的10集紀錄片《河西走廊》受到廣泛贊譽。在15日的紀錄片《河西走廊》看片會+學術研討會中,來自業界的專家學者對該紀錄片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就各自觀點作了研討發言。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連輯表示,將擴大《河西走廊》的傳播影響力,除爭取在央視9套播出外,目前已組織翻譯團隊,根據絲綢之路沿線相關國家,譯成不同語言,力爭使《河西走廊》走向國際。
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是構建甘肅紀錄片大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產業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是盡快融入全國乃至全球影視發展趨勢的重要舉措。連輯表示,目前要在已經開拍的基礎上,縱向深度開掘專題,祁連山、涼州會談、唐蕃古道等紀錄片均在考慮之中。記者張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