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香港商報官網 > 海南 > 特別報道

天涯熱風:海口騎樓老街秀出時尚范兒

2015-10-21
來源:中新社

  10月以來,海南“90後”大學生羅曉穎幾乎每晚都約上朋友到海口騎樓老街,在這有着600多年歷史的古街區欣賞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演出。

  為期19天的海口國際青年實驗藝術節讓騎樓老街“火”了起來。薩克斯、長笛、打擊樂演奏等通常在劇場表演的節目,被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位藝術家带入老街市井,場場爆滿的觀眾給騎樓街區增添了人氣。

  海口騎樓老街作為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是歐亞混合風格。2009年6月,騎樓老街被國家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自2012年以來,海口對騎樓老街進行修繕,不僅對騎樓建築立面精雕細琢,還完善了沿街景觀、街道設施,呈現出原汁原味的老街樣貌。

  “騎樓老街更待文藝復興。”海口市騎樓辦常務副主任趙愛華介紹,老街本身有市井文化,海口國際青年實驗藝術節的引進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藝術節有舞台、鏡像演繹,有兒童教育工作坊和互動,內容豐富。“本土文化搭配時尚文化讓老街重現精氣神。”

  多元的文化讓老街更具時尚范兒。知名影像設計师尼古拉·緹戈將騎樓老街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取材之地。在他設計的法國燈光秀中,老街精雕的外牆被當作影像展示的舞台,用現代數碼的形式生動再現男女主角在混亂的世界里相遇的故事。

  藝術家在老街的每場演出,捧場的不僅有老街居民,不少年輕大學生和國際友人也是忠實“粉絲”。

  在荷蘭爵士樂隊YuriHoning表演當晚,27歲的荷蘭小伙桑武特地早早趕到現場。“在異國他鄉的舞台上看到家鄉樂隊的精彩表演,感覺十分親切。”到海南來學習漢語的桑武稱不僅找到了鄉情,熱鬧的老街也成了他和比利時女友約會的首選。

  從1872年至1907年,先後有美、日、英、德、法、奧匈(帝國)、葡、意、比、挪威等超過10個國家在海口設領事館、領事,其中大部分坐落騎樓街區得勝沙一带。如今,中山路60號新修建的文化領事館不僅是歷史的延續,也成為老街“文化交流與創新的窗口”。

  文化領事館是本屆藝術節“洋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法國攝影展《“是與非”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中,作品用鏡頭語言展現歐洲“朦朧潮”藝術。而文化展示館里與之遙相呼應的本土展“六桂第·南繁”,則展現了琼島歷史文化與社會變遷的縮影。

  活動期間,海南民眾在老街品位到時尚藝術,眾多本土年輕創作者也找到了展現和交流的平台,他們參演了“優美樂隊來自海南黎族的--黎行者”、實驗音樂“阿土”樂隊的機器人鼓手等節目。

  “騎樓老街可以作為新載體,讓古今中外文化在老街上碰撞,使年輕一代在這里找到各自的夢想。”藝術節總策划人、北京798藝術區創始人黃銳表示,老街適合本地風土的展現,又盡顯包容、多元,接納新的文化。

  

[責任編輯:陳明漢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