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張珺
今年以來,我市平安建設捷報頻傳。1—9月,八類主要刑事案件、110刑事警情、群眾到市信訪總量、安全生產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等都持續下降,平安建設主要指標持續向好。
一年來,全市上下按照中央和市委有關深化平安建設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鞏固提升群眾安全感、隊伍滿意度、司法公信力和矛盾化解率,以“大平安”為統攬,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法治為保障,以“三基”攻堅為著力點,有力推動深化平安建設各項工作。
直面難點、創新驅動,新制度新機制給力平安建設
9月6日凌晨1點多,20歲的小劉和另外3個同伴,在涪陵區興華東路客運汽車站附近的一家雜貨店門口徘徊。不一會兒,四人開始撬盜門面,迅速進入店內盜取錢物。他們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得手后鉆進附近一家網吧,幾分鐘后卻被趕來的民警逮個正著。
其實,就在他們出現在街面的一刻,早有一雙“天眼”緊盯著他們的行蹤。這雙“天眼”,就是位于汽車站附近的一個高清攝像頭,以及它背后的圖像偵查警務人員。圖偵民警發現這一警情后,立即與附近派出所聯系,實時報告四人的準確方位。
信息技術創新給平安建設帶來了巨大變化。為了充分利用城區里新安設的高清視頻監控探頭,涪陵區公安局建立專職視頻監控巡邏隊伍,圖偵民警24小時在屏幕前“鼠標巡邏”,及時捕獲蛛絲馬跡,為強化防范、及時破案贏得先機。
一年來,全市不斷加快深化平安建設的信息化步伐,以“應指工程”為引擎,帶動了全社會公共視頻建設熱潮,不僅在城區、中心城鎮加快推進,而且逐步向偏遠鄉鎮和農村社區輻射。同時,建用并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治安防控中的“利器”作用。
信息技術創新只是平安建設創新的一個方面。政法綜治部門勇于改革,大膽創新,一批制約社會治安、執法司法、公共安全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得到破除,一批管用實用的新制度、新機制、新辦法得以確立執行。
好機制管根本、管長遠。從2014年起,市委常委會建立了平安建設和安全穩定季度形勢分析會制度,充分發揮黨委在平安建設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及時研究解決平安建設中帶有全局性、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問題。同時,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召開一次平安建設暨維穩工作專題會議,及時研究部署工作,形成了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堅強有力的領導格局。
年初推行的深化平安建設領導責任制,形成了向區縣、各部門層層傳導壓力,步步緊扣責任的平安建設責任制度鏈條,助推平安建設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定期研究、統籌謀劃、系統推進的“硬任務”,成為齊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民生工程。
重慶還健全完善了多層次一體化社會治安形勢分析研判機制、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機制、重點人員教育疏導轉化管理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等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機制制度,平安建設在創新中不斷突破。
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筑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是沙區110嗎?我看見一名小偷正在偷手機!”10月初的一天下午,在西永天街公交車站,有群眾向沙坪壩區110指揮中心報警。接報后,兩名110快速接處警隊的民警火速趕到事發地,發現一男子正朝馬路綠化帶逃竄,民警果斷上前將其制服。民警在男子身上搜出一把管制刀具、一包毒品和鑷子等作案工具。
為加強社會面治安防控、縮短出警時間,該區在去年8月建立起110快速接處警隊,24小時巡邏街面,現已抓獲盜竊、搶奪等犯罪嫌疑人151人。
而在沙坪壩背街小巷,轄區派出所則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夜巡,震懾不法分子。針對一段時期發案集中的街巷,民警還采取隨機蹲守方式,以逸待勞精確打擊流竄侵財犯罪。
我市政法部門認真研判犯罪活動規律特點,創新打擊犯罪的新機制、新方法,常態整治“盜扒騙”“黃賭毒”等突出治安問題和涉眾型經濟犯罪,提升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今年以來掀起“春夏攻勢”,1—9月,全市八類主要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均下降,300個市級掛牌整治重點地區刑事發案同比下降50%,22個地區實現了“零發案”。
在精確快速打擊犯罪的同時,我市還積極預防,筑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市現已建設視頻監控鏡頭4.65萬個,實現主要出入口、通道、重點要害部位視頻監控全覆蓋;主城10區還派駐11個武警中隊,“特警屯點、交巡警巡線、派出所布控、專業公安守站、武警聯勤聯動”的巡邏防控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
依法調解、熱情關懷,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
近日,在北碚區北溫泉街道,當地一家副食店老板左小華遇上一件麻煩事:旁邊一在建小區工地排污不暢,倒灌的污水流進了副食店的凍庫,導致房屋被淹、貨物損失嚴重。他好幾次找施工方評理,可對方就是不理他。無奈的他想采取過激行為來維權。
好在社區網格員和街道綜治辦工作人員知曉了這件事,幫他聯系了調解員陳春明處理此事。陳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一邊耐心做施工方的工作,一邊勸左小華通過法律手段捍衛自己的權益,并為他提供了法律援助。
左小華一紙訴狀將施工方告上法庭,審判員接案當日就到達現場了解案情,并向施工方送達了開庭傳票。施工單位這才意識到,事態正朝不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陳春明抓住機會與施工單位負責人聯絡,促成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達成了賠償協議,由施工方一次性賠償左小華2.6萬元,當場兌現。
我市政法綜治信訪等部門積極運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維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今年1—9月,全市共排查調解矛盾糾紛28萬余件,調解成功率在96%以上;其中共排查疑難重點矛盾1680件,化解1458件,化解率為86.79%;全市群眾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2.5%。另外,1—9月我市共評估重大決策事項728件,因存在信訪穩定風險,決定暫緩實施27件,不予實施1件。繼續實施信訪工作制度改革,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正積極推進,信訪法治化步伐加快。
針對經濟下行引發的矛盾糾紛,我市還加大問題研判頻度,積極協調推動矛盾化解,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落實責任,主動預防,提升公共安全監管服務能力水平
10月10日,在319國道涪陵區白濤街道一處急彎道路上,一輛小轎車明顯地放慢了行駛速度。小轎車駕駛員清楚地從路旁電子顯示屏上知曉彎道的另一端,正駛來一輛大貨車。
這是我市首個“彎道會車預警系統”,它通過彎道兩端埋設的無線傳感器,采集通過車輛速度等行駛數據,并實時發送到另一端的預警顯示屏上,從而讓駕駛員進入彎道前500米,就能了解對向車道車輛行駛的信息,提醒謹慎過彎,切勿借道超車。這套系統從今年3月安裝以來,因彎道超車、強行會車導致的交通事故下降了45%。目前這套系統在我市山區道路上正逐步推廣。
安全無小事。利用信息化手段,全市各行業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執行平安重慶建設責任制和新《安全生產法》,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行業、管業務、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責任制度,今年1—9月,全市無重特大事故發生,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同比下降,危化、消防、農機、漁船等行業“零死亡”。
今年我市還積極推進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重點組織開展保健食品、化妝品、學校食堂、校園周邊食品、凍肉及制品專項整治;四級地質災害防治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市144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掛牌督辦。
加強“三基”,覆蓋網格,增強街鎮村社社會治理能力
“為轄區居民辦好這些小事,就是我們網格員的大事。”近日在合川區合陽城街道濮湖社區,網格管理員陳小蘭又為當地居民辦了一件實事:說服一個單元的7戶居民共同出錢,徹底疏通了下水道。
當地居民楊剛住在小區1棟1單元底樓,由于這個單元的廚房下水道堵塞,污水溢出讓他家苦不堪言,他主動去找樓上住戶一起解決,卻沒有人愿意響應。網格管理員陳小蘭了解情況后主動挨家挨戶做工作,兩天時間大家就達成了一致意見:每戶出400元錢,把這個難題徹底解決。
網格員既是社情民意采集員,也是治安防控的巡邏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突發事件的報告員。正如涪陵大塘社區網格員們的理念“生人變熟人,熟人變友人,友人變親人”,“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解”,他們發揮人熟、地熟、事熟優勢,打通末梢,讓基層社會治理變得更加有效。目前全市城鎮社區和行政村網格化覆蓋率已分別達到95.66%和81.5%,全市配備專兼職網格員17萬余名,通過建立健全“網格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服務管理模式,每一個網格的范圍得到科學劃分,責任得到落實,管理服務當地居民的能力得到了增強,筑牢了平安建設的“網底”。
近一年來,我市基層社會治理彰顯了蓬勃的創新活力,南岸“三事分流”、開縣黃陵村“五事工作法”、潼南農村地區“平安信息聯防工程”等一批有影響的社會治理品牌,為平安建設增添了活力。我市“三基”工作繼續發力,市財政累計下撥平安綜治專項資金1.5億元,基層裝備和工作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全市所有鎮街配備政法書記,村社區全部配備綜治專干,提升了平安綜治工作統籌協調能力;全市組建了3887支共計3.2萬人的專職治安巡邏隊,基層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增強;派出所和警務室總數分別達888個、3005個,實現“一鎮街一所”;基層設立檢察室39個,人民法庭146個,司法所1021個,“中途之家”19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137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聘專職禁毒社工和社區矯正社工各1000名。全市分級分類對基層政法綜治干部組織專題培訓,隊伍能力素質有了明顯提升……
深化平安建設,重慶將繼續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