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河南 > 本地新闻

鄭州治堵風向要變了 轉修為管

2015-10-23
来源:河南商報

  修了那么多路,還是不能根治擁堵,鄭州或許真的需要掉轉方向,轉修為管了。記者 鄧萬里/攝

  記者 宋曉珊

  生活在鄭州,交通無疑是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

  統計表明,鄭州有300萬輛機動車,預估電動車有260萬輛,加上無從統計的自行車及其他交通工具,想想就令人為每天的出行發愁。

  于是,修路成了鄭州市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不過,修了這么多年路,老百姓還是反映:堵!從今年11月份起,鄭州將調轉方向,從修路轉向交通管理。年內,非機動車管理辦法也有望出臺。

  【一個話題】

  多修路是不是就不再堵?

  10月底,隴海快速路等4個工程竣工;11月,14條“斷頭路”打通;12月,江山路、南四環高架等17個工程竣工……“暢通鄭州”大戲,近段時間井噴上演。

  看到這條新聞,有市民問:“修了這么多路,鄭州以后是不是就不再堵了?”

  這是一個疑問,但更像一個可以拿來探討的命題。鄭州市交通部門一位負責人表示,鄭州市修路的根本目標就是“不堵”,但“完全不堵,這誰也不能打包票”。

  不過,隨著大學路南延、紫荊山路南延等大批主城區道路完工,加上266條道路實現通車,主城區道路會越來越順暢。

  一個可預期的目標是:主城區實現15分鐘上快速路、沿快速路15分鐘上高速的30分鐘市區交通圈,從鄭州到各縣域30分鐘能抵達。

  明年,農業路高架完工后,鄭州主城區大路網建設基本成功,“大井字+環形”快速路系統將有望形成,屆時,整個快速路網的協同分流作用就會充分顯現。可以預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主城區不會大范圍開工建設。

  【一個現狀】

  規劃常因城市發展出現變數

  上述負責人還提到,在交通界有一個論斷,人口超過300萬大城市的交通治理,無解。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如此。比如在泰國曼谷,由于車速過慢,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停車場,甚至出現過3個月內有900名孕婦因堵車被迫在轎車中分娩的情況。

  該負責人表示,在鄭州,隨著暢通工程落地,隴海路高架通車等一些重點工程竣工,部分路段擁堵有所緩解,但城區道路狀況仍非常糟糕。

  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大學路南延等道路已經基本暢通,只有一小段節點工程因為拆遷等原因未能完工,導致路網無法完全暢通。比如淮河路年內就已經列入開工計劃,至今尚未開工,原因是隴海路地面部分尚未貫通,一旦開工可能會引起新的交通擁堵。

  該負責人說,《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是在2012年發布的,2013年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港區道路與市區道路對接,這就需要重新規劃。此外,原先的東三環預定是中州大道,可是隨著城市的發展,107輔道也就是未來的東三環。“規劃很好,可城市在發展,一切皆有可能,有一些完全出乎城市決策者的意料。”他說。

  【一個變化】

  下月起鄭州要“轉修為管”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曾經質疑鄭州缺乏“大交通”理念。他的依據是,鄭州市近30年來主要是通過壓縮非機動車道、擠占人行道來拓寬機動車道,也就是說鄭州市的“暢通工程”僅是機動車的暢通工程,而不是所有交通參與者的暢通工程。

  交通部門的負責人表示,鄭州市預估有260萬輛電動車,再加上自行車,這是一個堪比機動車擁有量的龐大數字。

  可交通規劃、設計、施工是一個繁雜的工程,對于鄭州市政府而言,“一把抓”并不現實,必須抓大放小、分輕重緩急。就當前而言,讓交通出行有路可走是基礎,要以交通主動脈為重。

  但其他的也不是不抓。在暢通鄭州百日攻堅動員會上,鄭州市副市長張俊峰表示,11月起,鄭州將調轉方向“轉修為管”,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在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先行區(鐵路編組站以東、金水河以北、北三環以南、中州大道以西)等區域展開多項交通治理,包括治理非機動車、黃標車、摩的,停車場、停車差異化收費等。其中,“非機動車管理辦法”有望年內出臺。

  【一種分析】

  鄭州治堵策略是該變變了

  目前鄭州市交通擁堵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交服務水平低,軌道交通網絡處于線網構建初期,僅一條軌道交通運營,主要依托常規公交和部分快速公交線路,公交專用道系統未實現網絡化覆蓋,無法有效引導民眾選擇公交出行。

  二是現階段城市道路擁堵嚴重,目前城市機動車保有量增速過快,城市道路網絡受鐵路的分割影響,路網體現為東西不通、南北不暢,立體化快速路網絡尚未系統性發揮效益,城區在建工程交通保通壓力大。

  三是非機動車混行干擾嚴重,根據2010年居民出行調查結果,選擇非機動車出行比例達到46%,遠遠大于國內其他城市。

  近5年鄭州的治堵政策,不外乎兩種。一是“限”:限行,諸如單行路、區域內限時限行等;二是“漲”:通過上漲停車費等機動車使用相關費用,增加車輛使用成本,以此倒逼車主減少機動車出行。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交通規劃處副處長樊欣說,截至目前,鄭州市區機動車保有量已達170萬輛,全市總量更是達到了300萬輛,全國第三。如何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是交通規劃一直致力于研究解決的問題。

  【一個目標】

  2020年中心城區

  實現路網達標

  按照鄭州市政府《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要求,完善中心城區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網系統,提高中心城區道路系統整體承載和微循環能力,2012—2015年陸續完成266條道路建設,約300公里長。

  2015—2017年,鄭州繼續完成中心城區四環以內道路建設,中心城區基本形成路網結構,形成合理、通達性較高的交通服務體系。

  規劃至2020年,鄭州市區城市道路長度達到約3442km,鄭州市中心城區范圍內路網密度為6.72m/km2,實現達標。(規范路網指標值為5.4~7.1km/km2)。

  新聞1+1

  我們忙著修路,人家“裸街”了

  城市里的車越來越多,道路越發擁堵,哪怕擺再多的交通信號燈或標識,估計都不能避免交通擁堵的發生。

  怎么辦呢?有創意的人士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道路上的所有信號燈、標識都撤掉,讓人們自己去決定要怎么行駛、以什么速度行駛,駕駛員需要不斷關注行人的一舉一動,實時判定自己的車可以開多快,最終,駕駛員會對自己的行為更加負責任。

  這種被稱為“裸街”的概念是由荷蘭的漢斯·蒙德曼工程師首先提出的。第一個將“裸街”理念付諸實踐的是擁有4.5萬人口的小城德拉赫滕,那里的主要路口總是處于擁堵不堪的狀態。施行結果受到了城市計劃界進步人士的一致推崇:車輛平均速度和交通事故數量同時下降。

  這一做法背后的理念是,讓道路狀況更加難測。如今,歐洲很多城市開始棄用交通信號燈、便道、路緣及各種標識。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