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浪茸村,30多户藏式民居掩映在森林中。52岁的藏族村民扎扎坐在家里的火炉边,拿出一张纸。
这张只写了50来字的“村规民约”,改变了村民多年来的房屋建造习惯。“民约”规定为保护森林,各家30年建一次房屋,不够30年则会被罚款。
迪庆州位於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浪茸村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内,这座公园由碧塔海、属都湖两大湖泊、三块草甸,以及一百多个牧场和周边成片的原始森林组成。
2007年6月,普达措国家公园正式揭牌,公园所在地保持着较为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生活在碧塔海里的中甸重唇鱼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迪庆州林业局保护科科长董震林说。
上世纪90年代起,碧塔海与属都湖两个景区陆续开始发展旅游产业,由於当时尚未修建公路和栈道,旅游者需要骑马穿越草甸才能进入景区,扎扎和一些当地村民做起了牵马的生意,供游客骑乘、照相,还有一些人售卖烧烤。
“但牵马会踩踏草地,破坏生态环境,马匹还会留下很多马粪,下雨时全都冲到碧塔海里,破坏了湿地景观,影响到湿地生物多样性。”董震林说,建立国家公园以後,整个区域被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保护面积由141.33平方公里增加到了602.1平方公里。
记者在普达措国家公园看到,公园取消了载客游览的马队,游客全部改乘环保观光车;修建了近十五公里的生态旅游栈道,引导社区居民改变了靠消耗生物资源生存的传统生活方式。
浪茸村被列为国家公园内的一类社区。为了少砍树,扎扎家的房顶不再用木板,而是换成了彩钢瓦。“夏季香格里拉雨水多,木板一年要翻新一次,要用掉很多木材,彩钢瓦就不用愁翻新和腐烂的事了。”扎扎的女儿拉茸说。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社区协调科科长和堂介绍,国家公园社区的利益补偿合同实行五年一定,到2013年共向社区兑现了近3600多万元的各种补助、补偿金,吸收社区群众到公园企业就业。
今年7月,扎扎在村里按了手印,和其他32户村分别领到了2万元现金。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服务部的返还红利。加上这笔分红和户均补偿金、撤出经营补偿、人均生活补偿等,一年内扎扎家已经拿到了7.5万元旅游反哺社区的补偿金。
“普达措国家公园以2.3%面积的开发利用,实现对区域97.7%范围的有效保护。”迪庆州林业局副局长张永林介绍,除了已建立的普达措和梅里雪山国家公园,迪庆州还正在建设白马雪山国家公园。
与此同时,起自2001年的香格里拉“禁白”行动早已深入人心。如今,在香格里拉、德钦、维西等地,人们普遍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和环保袋,塑胶袋满天飞的情景不复存在。
1998年以来迪庆陆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环境整治行动”等,修复一度透支的森林资源。迪庆州环保局副局长吾佳告诉记者,通过“生态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太阳能、节柴灶代替了传统的大量砍伐森林作为薪柴的历史。
对迪庆而言,保护好生态,就留住了游客。统计显示,2014年迪庆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由1994年的1.5万人次已增加至1440.89万次,年均增长在71.69%以上。
现在,扎扎一家早已不再牵马。和不少村民一样,拉茸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做环卫工,每月工资从最初的1200元涨到了2000元的工资,而她的妹妹在公园里做导游,一个月工资有1000多元。“生态保护好,祖祖辈辈都不愁,砍伐森林的话,今年吃完明年就没有了。”拉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