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獨具特色的山西民俗風情

2015-11-02
來源:山西日報

  

  

  

  民俗即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現象,是傳統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地處黃河流域與黃土高原地带的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的長河給這片黃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遺存,使這片大地上的民俗有着屬于自己的神韻,自己的特色。

  獨特的歲時節令

  山西,是中國歲時節日民俗最早出現的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長期奉行夏歷,而夏歷最初的含義,正是歷史上夏王朝使用的歷法。山西南部地區是夏代的發祥地之一,史籍中記載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內。而北部地區,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胡漢雜居。在歷史的發展中,少數民族逐漸漢化,同時也將本民族的傳統風俗融入漢文化,多種文化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節令民俗。在山西的歲時節令民俗中,有些節慶活動是山西特有,在國內獨一無二。

  添倉節,每年農歷正月廿五,添倉就是預祝農家糧倉里添滿糧食。這個節日放在正月廿五,實際含意是要往糧倉添添東西,是指望當年增產、增收,寄托了人們希望當年有個好收成的意思。到了添倉節這一天,山西民俗的講究是喜進厭出;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甚至一些上了年紀的城市居民,還習慣在添倉日購米買面,以兆全年豐衣足食,吉祥如意。

  六月初六,晉南地區稱為“回娘家節”。傳說春秋戰國時,晉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災,狐偃外出放糧,說好六月初六回家過壽。女婿決定趁狐偃祝壽之機,刺殺丈人,以報父仇。女兒探知此事,趕回娘家報了信。狐偃放糧歸來,看到了民間疾苦,後悔未聽親家忠告,痛恨自己做錯事情。不但不怪罪女婿,還當眾承認了自己以前的錯誤。後每于六月初六,狐偃必將女兒、女婿接回家中團聚。傳到民間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溯其原因,晉南盛產小麥,六月六前後,小麥已經收打完畢,正處在一個農閑階段,是探親的絕佳時期。民間就有“六月六,走罷麥”的俗語。六月初六,在山西許多地方也演化成了廟會。

  相關景點 綿山堯廟平遙城隍廟

  古朴的民宅民居

  山西窯洞種類很多,有在黃土高原的土落千丈岸邊挖進去的窯洞,這種窯洞在山區比較多;有在挖進去的窯洞內砌上一層磚,然後抹灰、盤炕、上門窗居住的;有把窯洞的前臉用磚砌過,里面保持原來土窯洞的。後來,有用磚石砌成的窯洞,這種窯洞山區、平川都有,當地人所以要镟這種窯洞,主要原因是因為窯洞有“冬暖夏涼”的特點。

  一般的窯洞,又可分為幾種情況。一是全磚镟成的窯洞的特點。二是全部用石頭镟成的窯洞,三是全部用土坯镟成的窯洞。第四便是磚石混合,或磚坯混合镟成的窯洞。這幾種窯洞,里面大都要盤炕,上木框架門窗,是在平地上蓋的窯洞房。

  平陸縣農家的地窨院,一般長寬三四十米,深約十多米,其建造方法是,先選擇一塊平坦的地方,從上而下挖一個天井似的深坑,形成露天場院,然後在坑壁上掏成正窯和左右側窯,為一明兩暗式結構,再在院角開挖一條長長的上下斜向的門洞,院門就在門洞的最上端。一般向陽的正面窯洞住人,兩側窯洞則堆放雜物或飼養牲畜。地窨院里一般掘有深窖,用石灰泥抹壁,用來積蓄雨水,沉澱後可供人畜飲用。為了排水,在院的一角挖個大土坑,俗稱“旱井”或“干井”,使院中雨水流入井中,再慢慢滲入地下。多數農家則在門洞下設有排水道,以免速降暴雨時雨水灌入窯洞。供人居住的窯洞上面多為打谷場,窯洞鑿洞直通上面作為煙囪。不少人家院內作糧倉的窯洞,也鑿洞直通地面的打谷場,碾打曬干的糧食,可從打谷場的通過小洞直接灌入窯內倉中,既節省力氣又節省時間,平時則在洞口加蓋石塊封住。顯示了黃土高原居住民俗傳承的鮮明特色。正是這種居住、生活方式,才使整個村子形成“遠看見樹不見村,臨近聞聲不見人”的人間奇境。

  相關景點喬家大院後溝古村磧口

  熱鬧的廟會社火

  廟會之于山西人,往往如同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調味品——醋。人們通過廟會上的商貿交易,將多余的農產品出售,換回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如農器之類,同時也參與鑼鼓、秧歌、車船轎、閣蹺、燈火等各種民間社火文藝表演,走進新時代,新型廟會脫穎而出,讓百姓在老口味的基礎上,又享受到了新的內容,那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美妙感覺。

  太原動物園廟會,正月初一開始,既有舞龍、背棍的歡騰,名特小吃的飄香,戲曲鑼鼓的喧鬧等傳統喜慶熱鬧氣氛,又有冰雕、動漫等現代時尚新穎氣息,品美味,觀美景,濃濃的年味讓人們流連忘返,其樂融融。

  晉祠古廟會,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太原附近25公里處的晉祠,是著名的風景名勝游覽地。

  在鄉寧縣,一年一度地把農歷的四月初八定為“油糕會”。這是當地獨樹一帜的古廟會。

  洪洞廣勝寺一年一度的古廟會,是在農歷的三月十八,廟會會期為5天。民諺有:“三月十八,麥懷娃娃”。這個時候,麥田管理基本結束,收麥季節快要到來,農民需要購置農用器具和生活用品,正是這些原因,形成了農歷三月十八的定期廟會。

  芮城縣,歷史上曾經是戰國時期的古魏國所在地。唐代時,這里出了一個著名人物,即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清代時,便在他的家鄉永樂鎮設立三月三古廟會。

  相關景點晉祠廣勝寺永樂宮

[責任編輯:李寧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