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廣昌縣姚西村萬畝荷花。記者 楊繼紅攝
深秋時節,澄凈的天空之下,贛鄱大地讓人沉醉。從贛江到鄱陽湖,碧水在流淌;從城市到農村,綠色在生長。
在這片土地上,正在進行著一場深刻的綠色實踐——
栽樹植綠、鐵腕治污,贏得山清林秀、江湖安瀾,城鄉生態環境大幅改善;
循環經濟方興未艾,低碳產業加緊布局,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綠色經濟風生水起;
綠色消費蔚然成風,綠色意識深入人心,綠色發展縱深推進,百姓生活綠意盈盈……
這場實踐,直指永續發展:保護發展同步,山水財富兼得;這場實踐,溢滿民生關切:生存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高;這場實踐,緊扣產業轉型:告別路徑依賴,騰籠換來俊鳥;這場實踐,孕育新興業態:循環經濟提速,生態經濟崛起。
從發展觀到生態觀,從財富觀到價值觀,從生存觀到執政觀,全省干部群眾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打造好生態文明建設的江西樣板”為引領,深入踐行“綠色崛起”發展戰略,搏擊奮進,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變成生動的現實,將綠色發展的江西實踐寫在贛鄱大地上,寫進美麗中國的篇章里。
生態升級
求解綠色發展“方程式”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
如果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比作一道發展“方程式”,那么,求解之要首在生態升級。
2014年年底,一場以生態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行動打響。污水凈化、土壤保護、垃圾處理、大氣治理,一攬子計劃持續發力。
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讓江西生態環境換了新模樣。看山,大川林木蔥郁;看水,河湖魚翔淺底;舉目,天空澄凈清新;俯瞰,大地牧野笙歌。一個更有魅力的自然和社會生態系統正在建立。
環境之變,從治理污水開始。
走進高安市南港水庫,水面波光粼粼,河邊草木蔥蘢,與遠處一排排樓房勾勒出清麗江南的鄉村圖景。這一湖清水,聆聽過村民的致富愿景,也承受了由清變污之痛。
上高是全國生豬養殖大縣,生豬年出欄106萬頭。畜禽養殖場的養殖污水和生活污水,讓這片水域臭氣熏天,地下水大腸桿菌超標,村民只能喝礦泉水。
從去年10月起,該縣展開生豬污染大整治,將全縣劃分為481個禁養區、1041個限養區和2752個可養區,處在水源上游、居民集中區的養殖場拆欄退養,新(擴)建養殖場要通過環保部門“環評”。如今,全縣禁養區中98%的豬場已簽訂退養協議,301個違規豬場已拆除,243座小二型水庫全部退出養殖承包,南港水庫又恢復了舊時模樣。
全省城鎮截污納管基本覆蓋,鄉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造紙、印染、化工等高污染行業的淘汰落后和整治提升基本完成,農業種植養殖業的集聚化、規模化經營和污物排放的集中化、無害化處理正在提速,一系列措施讓一條條黑河、臭河、垃圾河脫胎換骨。
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推進。
“以前,家家戶戶門口一個大垃圾堆,露天糞坑臭氣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靖安縣高湖鎮高湖村古楠村村民接待前來參觀的客人時,偶爾會搬出以前的家底。
經過一年的“四位一體”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現在的古楠村,村口有現代化的城鄉一體化處理設施,村里每5戶擁有1個垃圾桶,構成網絡嚴密的垃圾收集體系。村民每月只需交一元錢,就能確保保潔工作正常運轉。
余江縣平定鄉的畜禽養殖排泄物綜合處理,灣里區的裸露山體專項排查及復綠整治,信州區沙溪鎮的垃圾“戶集、村(居)收、鎮處理”……圍繞生態升級的創新之舉層出不窮。
如今,行走于贛鄱大地,大氣環境、水環境持續改善,土壤環境得到治理,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綠化面積穩步提高,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城鄉環境不斷優化,宜居水平不斷提高。
青山綠水,觸手可及。
產業升級
“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
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不是目的,保護生態,歸根結底還是發展經濟。
通過產業升級,江西的綠水青山,正源源不斷帶來“金山銀山”——遍地開花的農業產業、星火燎原的鄉村旅游,以及迅猛發展的“高輕新”產業,正轉化為江西新的競爭力。
在農業領域,生態的競爭力顯得尤為明顯。
在全南縣大吉山鎮田背村,村民李振球在自家公益林周邊流轉了10畝多閑置林地養殖中華鱘,他的養殖場年產中華鱘近1萬尾,年收入超過50萬元。在相鄰的南逕鎮黃云村,通過發展芳香花木產業,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在全南,林下掘“金”的林農數不勝數,林下種植、林下養殖、休閑農業等林下經濟風生水起。組織化程度更高、科技利用更廣泛、市場反應更靈敏的林業專業合作社,遍布全縣86個村,經營著各類林地12.59萬畝,實現林下經濟產值3億元,經濟總量和綜合效益領跑全省,成為生態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目前,該縣不僅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古梅觀賞園、2000多畝芳香花木種植資源圃、1000余畝黃云芳香產業村,還建成了年產中華鱘20萬尾、石斑魚2.5萬公斤、棘胸蛙2.5萬公斤、鷹嘴龜1萬只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這洼水,借著好山好水搞產業,生活真是今非昔比了。”在李振球眼里,清新空氣、郁郁青山、潺潺綠水,已然成了發家致富的“搖錢樹”。
因生態而興的鄉村旅游業,也在全省各地風生水起。
每逢周末,是婺源縣江灣鎮篁嶺村村民江天寶最忙碌的時候。他家的老房子和同村117戶村民的老房子一起,被包裝成度假古宅,往來不絕的城里游客,讓他每天都有數百元收入。
在鄉村旅游的發展帶動下,婺源從事旅游商品、餐飲住宿的個體工商戶近4000家,帶動8萬余人從事旅游相關產業,占全縣人口四分之一。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占全縣GDP比重達49.8%。
鄉村旅游讓綠水青山成了農民致富的資本,還帶動了農村電商的熱度,冬筍、香菇、黑木耳,這些山里人的家常菜,為農民帶來可觀的收入。
在江西,像江天寶一樣從事農家樂的老百姓數以萬計。青山綠水,正化作金山銀山,回饋給江西人豐厚的綠色“紅利”。
走進景德鎮市焦化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個運轉了28年的老企業“綠”意盎然。
企業每小時可產生5萬立方米的煤氣,從中提煉生產出焦油,生產炭黑;生產出硫酸銨,用來生產復合肥;提煉出粗苯,用來生產腦復康產品。上一個生產單位的廢料恰好是下一個生產單位的原料,首尾相連,環環相扣,實現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閉路經濟循環。
景焦靠循環經濟吃飯有滋有味,樂安縣則代表綠色江西首次“賣空氣”。去年8月18日,樂安縣實驗林場開發出中國首個國際標準自愿減排林業碳匯項目,在廣州碳排放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可從森林保護中獲得不小的收益。
事實上,產業形態“低碳化”已成為江西許多市縣明確的轉型方向。東鄉縣去年被國家能源局批準為全國四個APEC“低碳示范發展城鎮”之一,引進了投資上百億元的薄膜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永豐縣是江南最大的石灰石富礦區。如今,清華、北大與這里結成校所企聯盟,開發出適用于涂料、塑編等多行業的產品,市場價格由每噸800元提升到3000元,國內碳酸鈣十強企業中永豐縣有三家入圍……
與低碳產業發展相伴而來的是節能環保產業20%以上增長速度。截至目前,全省專業節能環保企業共計1500余家,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13家,過億元的企業近100家。
知名大企業看中江西綠色產業,紛至沓來,投資項目也趨于“高輕新”。世界500強法國電力集團也看中江西的新能源市場,其中國公司的首個能源項目落戶撫州;方大集團籌劃用4年時間,在江西投資200億元建設2GW、80座以上的分布式太陽能光伏電站……
清潔生產、節約資源、循環經濟、低碳產業,江西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綠色觀念
“生態紅利”催生“生態自覺”
“綠水青山”不但帶來了“金山銀山”,也帶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乘數效應。
全省各地,令人欣喜的發展之變處處可見:招商變成了“選商”,能賺錢的項目環保不達標就不行;砍樹排污變成了養山護水,干部群眾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企業不再單純追求“體量”,而專注于做精做深做新……
變化的背后,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發展理念中的內化,是“綠色發展”在經濟社會建設全過程中的貫徹推進,是對生態、自然、發展的新領悟。
在綠水青山的滋養下,人們的發展觀、政績觀和消費觀接受了深度洗禮。
發展觀“綠”了。
2013年,江西在全國率先建立綠色市縣考核體系,將污染物排放、空氣質量等納入考評范疇,并對節能減排不合格的市縣實行“一票否決”,“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幸福”成為有力的綠色指揮棒。
在贛州,為保護好東江和贛江源頭,近年來關閉和搬遷可能影響環境的企業2500多家,拒絕“三高”項目3100多個。“寧可速度慢一點,也要保護好生態;寧可各項榮譽少一點,也要用心抓經濟;寧可政府支出緊一點,也要擠錢惠民生。”當地干部有了著眼未來的目光和遠見。
著眼長遠算大賬,在資溪,某集團欲投資180億元興建一大型火力發電廠,建成后年提供稅收比該縣2014年的財政總收入還要高出至少兩億元,但意識到可能隨之而來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當地婉拒了客商。
這般舍棄,為的是騰出更大的空間,等待能與美好環境和諧相處的產業前來布局。
南昌市灣里區農民吳啟明的一番話,講出了許多農民觀念的轉變:“過去上山砍柴,現在嘗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甜頭,希望生態變得更好,引來客人更多一些。”
消費觀“新”了。
上下班以步代車,每張紙雙面打印,購物自備環保袋而不用塑料袋,電腦不工作時關閉主機及顯示器……這是城市上班族的綠色生活;
做飯用沼氣,洗澡用太陽能熱水器,愛護山林古樹,不亂砍濫伐,垃圾分類、舊物回收……這是鄉間興起的綠色風尚;
民間環保組織和環保志愿者走上環境保護舞臺的前臺,“綠色村莊”“綠色社區”評選火熱鋪開……綠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從最初的被動做到今天的主動,生態紅利進一步催生了生態自覺,綠色發展的理念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上升為全省上下的自發行為。
對綠水青山的淬煉,更是對謀事者的淬煉。
占地1000多畝的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就像一葉“綠肺”,是南昌人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在寸土寸金的南昌,能舍出這么大的空間建成公園并免費開放,難怪市民豎起大拇指。“老百姓最關心和最迫切的事,砸鍋賣鐵都要干。”這是地方政府的初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眾抵觸情緒大的事項不能進入決策程序”“未經合法性審查的事項不能作出決策”“未經風險評估的事項不得作出決策”, 尊重群眾,政府積極引導、順勢而為。
把藍圖交給群眾、把愿景交給群眾,政府有為而不包辦。正因如此,江西的生態文明建設顯得業態豐盈、形態豐富。也正因如此,生態文明建設更大程度地調動了全民的積極性,形成了全民參與、社會協同、惠及全民的良性循環。
綠色發展更錘煉了干部隊伍。實踐中,一大批能征善戰的優秀干部脫穎而出,一批敢于負責、敢抓敢管、自身過硬的村民被納入村級干部隊伍,成為致富“領頭雁”。這支充滿激情和戰斗力的干部隊伍,為江西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方向清晰,恒心有成。伴著綠色發展的推進,一個環境優美、經濟活躍、社會和諧、政風清明、民風向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綠色江西呼之欲出。
向著“綠富美”,江西正加速奔跑!
記者 楊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