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江西 > 本地新闻

贛崇義縣縣長許斌:生態補償脫貧是山區百姓最歡迎的脫貧

2016-01-27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穎萍報道:25日,在江西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贛州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贛州人大代表、崇義縣縣長許斌發言時表示,生態補償脫貧是山區老百姓最歡迎的脫貧方式,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帶動地區轉型升級。

  崇義躋身江西省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

  崇義被譽為天然氧吧,高達88.3%的森林覆蓋率,讓該縣成為涵養羅霄山脈豐富水源的核心功能區、贛西-贛西北山地森林屏障,空氣負離子最高值達19萬單位/立方厘米,載入基尼斯紀錄。該縣多年來像呵護眼睛一樣呵護生態,建設了1個國家級(齊雲山)2個省級(陽嶺、章江源)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陽嶺、陡水湖)森林公園,2個省級(聶都、陡水湖)風景名勝區。2011年被國家環保部認定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入選“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成功躋身江西省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縣。

  精准發力 提倡生態補償脫貧

  在中央扶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按照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其中一個就是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加大貧困地區生態保護修複力度,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成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

  “我覺得這個很有意義,移民搬遷是一個方面,但是其實有大部分山區百姓有戀土情結,不願意離開,尤其是對於林農來講,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鄉,可以保護林區,可以做森林護林員,森林防火員。既能夠從事林業的生產,又能夠解決生活、就業問題。”許斌在分組討論發言時表示。

  針對生態補償脫貧,他呼籲國家提高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准,同時出台生態補償脫貧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結合生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采取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對生態保護者給予合理補償。他認為這是山區老百姓最歡迎的脫貧方式,對於促進欠發達地區和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责任编辑:郑婵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