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商报专稿

王茂才:黎平谱新篇 诚邀八方客

2016-01-3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訊)記者 許入介、黃慶松 報道:29日,貴州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黎平縣委書記王茂才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黎平將發揮文化和生態兩大優勢,以大扶貧為統籌,以大數據為牽引,以大健康為支撐,打造大旅游脫貧攻堅示范縣,大健康產業先行區,大侗鄉縣城經濟創新區,發揚黎平會議精神,把黎平建設成為黔東南州的重要增長極,黔湘桂三省交匯區域的中心城市,“侗都黎平·頤養圣地”和國際旅游目的地。并以本報為媒,誠邀港澳客牽手黎平共謀發展。

農旅發力 謀求突破

結合縣域發展實際,黎平要實現兩個突破。一是文化引領,旅游產業率先突破;二是發揮優勢,生態農業借勢突破。

“過去講旅游單指門票,現在做旅游是一個產業及延伸的附加值”。王茂才說,黎平正在打造以5A景區引領的A級景區群(“十三五”力爭打造2個5A、4個4A、5個3A),推出精品線,提升承載力和接待能力,發展智慧旅游,加強營銷推廣,辦好侗文化旅游節,把旅游產業培育成全局性、全域性、全民性的縣域支柱產業。他透露,貴州省旅游局正在幫扶黎平研發一種特色旅游必購商品,這將對黎平旅游形象品牌的塑造及提升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同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74.68%的森林覆蓋率),黎平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人均一畝茶、一畝油茶、一畝中藥材,確保農民穩定脫貧,致富奔小康。注重精深加工、“一村一品”、園區化布局、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組織、農旅一體,實現“接二連三”。

目前,黎平還把新農村建設和旅游發展結合起來,在百里侗寨休閑完成樂齡養生,在獲得經濟效益時兼具社會公共服務功能,打造全國智慧生態養生試驗基地。

冀本報為媒介 誠邀港澳賓朋

高鐵時代,讓黎平迅速融入到“珠三角”3小時的輻射圈。而對于承接和轉移珠三角的項目及產業,王茂才認為,發展并非要把“珠三角”企業搬過來,而是在發展之余,為“珠三角”消費需求提供服務。

“黎平是中國侗族人口最多的縣,也是中國傳統村落最多的縣。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薈萃融合”。王茂才說,用紅色文化精神、黎平會議精神來保護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并活態傳承、創新發展,是對該縣文化價值的最好闡釋,而文化和生態的完美結合,則是黎平旅游核心競爭力和個性化體現之處。

依托資源優勢,利用互補關系,借助便捷交通,黎平置入了智慧養生業態,將以生態為基礎,以侗文化為支撐,以智慧服務為根本,以共建共享為目標,實現休閑旅游、生態農業、重要基地、康復理療、文化體驗、電商物流的融合發展,力爭成為“珠三角”的后花園。

王茂才坦言,下一步要加大招商引資,但并非蘿卜白菜一把抓,撿到籃里都是菜,必須是無污染且對地區有功能性補充的企業。同時,歡迎香港商報成為黎平的媒介,把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方向推介出去。冀望并誠邀珠三角及港澳客商到黎平發展旅游、有機農業基地建設、養生養老等產業。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