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貴州辦綜合報道:“干部帶著干,做給群眾看。” 3月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背篼干部”胡榮忠在表達自己對精準扶貧的看法時表示,只有鄉村干部、縣市干部都動起來,才能保證摸底的準確性,只有貧困對象動起來,扶貧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胡榮忠曾是貴州長順縣敦操鄉黨委書記。在任期間,他帶領敦操鄉干部職工,每周背著背篼力所能及地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從為村民代辦低保、養老保險,到捎一包鹽、幾瓶醋。村民們親切地把他們稱為“背篼干部”。
胡榮忠表示,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在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過程中,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他所在的長順縣敦操鄉政府決定讓鄉親們調整產業,規劃在平地種高粱、山地種花椒,結果高粱的種子和化肥、花椒苗買好運到山里后,全都沒有人要,鄉干部只好通過集資租了27畝平地種高粱,50畝山地種花椒,種出效益后,再在村里推廣,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通過這件事,胡榮忠意識到,要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關鍵是要得到群眾的信任。
如今,擔任都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的胡榮忠,雖然下鄉調研不用再背背篼,但他說,背篼精神一直都在。對于如何打贏扶貧攻堅戰,他說,精準扶貧貴在抓落實,鄉鎮要切實承擔基礎性工作的重任,在調查摸底、對象分類、項目安排、措施到戶、對口幫扶、資金使用方面下足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