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安徽 > 商报专稿

皖岳西茶葉加工實現“智能化”

2016-03-21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网訊】通訊員 通訊員 吳奇 程暑煒報道:3月19日,從安徽省農委獲悉,將傳統的茶葉手工加工,轉變為智能自動化,生產更節能、茶葉出產率更高,這就是安徽省岳西縣制茶人吳結明所研發的“清潔化連續式名茶加工生產線”。這個新技術先后獲得十多項國家專利,并創造了60余萬元的額外收入。

  1986年高中肄業的吳結明并非科班出生,“20年時間里,我輾轉了多個崗位,2005年,出于對茶葉加工市場的看好,注冊創辦了一家茶葉機械廠。”3月3日,吳結明介紹,“雖然效益不錯,但生產的都是些零散的茶葉加工設備,不能形成全自動化,于是漸漸有了研發自動化茶機生產線的想法。”

  吳結明當過幾年茶機學徒,也有了5年多自己生產茶機的經驗,缺乏“高端”的理論讓他的夢想止步不前。“我頭疼了好久,憑我當時掌握的知識根本無法進行設備改善。”為此,吳結明多次拜訪安徽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江西省農機研究所的專家。

  有了專家的指導,經過近一年的研發,吳結明的目標已初步實現,過程中少不了許多磕磕碰碰。其中,讓吳結明印象最深的是茶葉烘干用電技術的突破。“那時候連續式自動化生產已基本完善,但是用電耗能實在太大,既然說是‘清潔’,那這個就一定得省電節能。”熱傳導是合肥三十八所的拿手技術,吳結明因請教此事往返合肥數十次。“專家給了改善計劃,將傳統的熱空氣加熱法改成了設備內加熱,一天能節能60%左右。如果按一臺茶機一天制茶10小時計算,一個茶季下來能節約最少2000余度電。”節電節能給茶商、茶農節約了不少制茶成本,這也為產品的良好口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記得第一筆訂單是賣到了菖蒲鎮涼亭茶廠。”新項目的第一次銷售,吳結明仍記憶猶新,“在成果出來后,茶廠便多次來對茶機現場觀看、試用,對自動化茶機生產線保持著極其濃厚的興趣。為了使他們更放心,我把機子拉到他們廠里,等過了茶季,他們確實感覺到可用,再收取費用。”

  “以前制茶要7、8個人,現在只要3個人,省了人力,操作方便,產品合格率還更高了。因為是電子控溫,以前制茶‘焦一鍋、紅一鍋’的現象也不再出現。”茶季試用結束后,涼亭茶廠負責人對這個生產線給予了高度評價。于是,吳結明進一步增強了研發信心,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在原先基礎上增加了幾個必要的輔助設備,結合試用報告,對茶機再次進行了改造升級。

  現如今,吳結明的公司與多個研究所都形成了合作關系,以其技術依托單位,其技術工藝成分在吸收、消化國內同類產品精華的基礎上,結合用戶的實際需要,自主創新。

[责任编辑:董慧林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