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山西 > 本地新闻

能源大省嬗变 山西挺进“环渤海”

2016-05-24
来源:山西晚报

  本文作者: 陈志

  摘要

  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生态绿色产业基地四大基地,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步伐。当下,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究竟面临着怎样一个历史机遇?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对于山西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环渤海地区,山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日前出台,提出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生态绿色产业基地四大基地,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步伐

  一路向东 山西挺进“环渤海”

  巨人般矗立的吊机、即将交付的钻井平台、正在泊位上装货的巨轮;高大气派的厂房、锃明瓦亮的工作现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利用1公里的海岸线,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前港后厂”的重型装备总装和出口基地,已经初步建成。

  8年前,这仅仅是地处内陆的太重集团走向海洋的国际化战略决策。如今,在山西部署全面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背景下,太重集团布局天津港,不仅示范意义自然凸显,而且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拓展空间。

  日前,山西省出台《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生态绿色产业基地四大基地,加快融入环渤海地区步伐。当下,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究竟面临着怎样一个历史机遇?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对于山西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环渤海地区,山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1 山西需要环渤海环渤海也需要山西

  “融入环渤海地区,对于戮力转型发展的山西,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的省份而言,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历史机遇。”山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旭强认为。“环渤海经济圈”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但“环渤海经济圈”30年来的发展情况,则令人倍感寥落。以致有媒体如是描述:“大小规划经常有,会议论坛经常开,专家官员常关注,实质步伐难迈出。”

  对此,赵旭强有着自己的研判,他认为症结在于,尽管环渤海经济圈曾一度被誉为“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但和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风生水起相比,不管是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还是其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阶段以及内部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配合水平,都不可同日而语。“可现阶段的情势不同了,可以说是山西需要环渤海,环渤海也需要山西。”赵旭强分析道,从山西自身看,由于煤炭产业低迷,以往的支柱产业面临巨大压力,把山西倒逼到转型的历史关键时期;从外部环境看,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融合环渤海无疑为山西经济转型提供了方向和空间。

  在国家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中,山西都被纳入其中。这样的“政策”红利,对于山西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在环渤海地区,山西是腹地,处于内陆协作区,不仅是保障环渤海地区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强力支撑,更是环渤海地区与中西部联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山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大有可为。“有人比喻,行进中的中国犹如一艘庞大的邮轮,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是甲板上最漂亮的舱位、豪华的PARTY、高级的餐会、穿着光鲜的男女,而山西则犹如甲板下的锅炉房。然而正是它,提供了邮轮前进的动力。”一家享有盛誉的媒体,在2008年曾用如上文字勾勒山西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尴尬地位。

  时间过去了8年,山西一路向东,全面融合环渤海,能否挣破外界对它“锅炉房”般的刻板成见?

  2 能源大省正经历着脱胎换骨式的角色嬗变

  “其实,山西之于环渤海地区,长期以来同样担当着‘锅炉房’的角色。”山西省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原院长李霆直言道,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煤炭和电力的贡献,被坊间形象地表述为:“烧热华北一半的炕,点亮中国一半的灯。”据官方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生产原煤共160多亿吨,其中70%用于对外输出。“不管是融入环渤海,还是经济转型,山西必须突破既往的单一定位,挣脱‘锅炉房’角色。”李霆认为,此次融入环渤海,山西省提出打造综合能源基地、现代物流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生态绿色产业基地,可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角色嬗变。“四大基地的定位非常准确。”赵旭强认为,这是基于国家战略,山西对于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征等比较优势,而选择的路径和方向。“能源基地的既有优势,山西不能丢。”赵旭强指出,综合能源基地意味着山西将不再仅仅是停留在挖煤炼焦,输出原煤、焦炭、电力等初级产品,而是要加大煤层气、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清洁能源的比例。

  山西恰好正处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处,是连接陆路丝绸之路与京津冀等环渤海中心区的桥梁,具有得天独厚贯通东西的交通区位优势。赵旭强建议,山西打造现代物流基地,不应限于物流通道,而是要构建枢纽和节点,比如对于内蒙古、陕西的煤炭东进,东部的商品进入中西部市场,山西应着眼于建设物流基地、空港基地、加工包装基地、分拣中心等,打造交易中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本地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

  打造文化旅游休闲基地,李霆认为山西应该优先考虑以“大晋中”文化旅游核心区为突破口。涵盖晋中、太原、吕梁三市19个县市区的“大晋中”,文化部已将其确定为“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仅其核心区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四县(区),就拥有国家级非遗37项,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国保单位22个,承载着“农工并举、商儒结合、乐武相济”的厚重历史,构成了极高的美学和科学价值,蕴藏了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打造生态绿色产业基地,李霆认为山西应该大做“水文章”,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上风上水的山西,不管是在工业污水,还是城市生活污水领域,引进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获利空间。

  “作为生态屏障,山西生态好了,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全体受益。”赵旭强建议山西应借鉴碳排放交易制度,主动引入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解决生态建设的投入难题。

  3 一家企业的“融合”进行时

  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融入环渤海,早有一家山西企业走在了前头。

  2014年12月29日,山西省首个海运码头——太重集团自建重件码头在天津港正式启用,首批太重整体产品从渤海湾发往湛江。“国内,乃至世界上着名的装备制造企业,无一例外地都有自己产品的出海口岸。2008年,太重生产的大型挖掘机、大型起重机设备等大批重型机械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产值达企业总产值的15%,太重必须拥有自己的出海口,我们就选在了天津。”太重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创立,2009年6月太重与天津临港经济区签订投资合同,当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2014年12月29日,太重集团自建重件码头正式启用。目前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利用1公里长的海岸线,已初步建成“前港后厂”的重型装备总装和出口基地,覆盖海洋工程装备、锻压设备、煤化工设备、港口机械等四大类产品以及港口装卸业务。“太重是靠重型机械起家的,我国目前11座航天发射装置,有10座出自太重!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太重就从汽车和火车轮子上解放出来了!”谈到出海口情结,太重集团相关负责人不无感慨地说道,重型机械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型化,这意味着产品的重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大,而地处内陆山西太原的太重集团,产品外运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通道,一些超重、超宽、超高、超长的大件产品运输,受到桥梁、隧道的限制,可以说费尽了周折。一些超大型产品,不得不拆解成中小件才能运出去。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太重集团在天津港的重件码头,不仅有利于太重自身产品整体快速发运国内外市场,而且作为山西省首个海运码头,也是京津冀地区承载力最大的海运码头,必将助力山西等省的内地企业走向海洋、走向国际化。“太重集团的案例说明,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是山西融入环渤海的主动力。正是基于此,在我省出台的《关于山西融合环渤海地区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被列为首要的基本原则,这非常关键,因为明确了融入的主体是企业,有利于政府、企业的各自定位,官方、民间形成合力。”赵旭强认为,政府主要应该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体制机制的对接、各省域之间合作平台的构建上下工夫,至于具体哪家企业走出去,在哪里上什么项目,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让企业自主决策。

  记者 陈志

  ○企业家声音

  恒生集团董事长刘晋明:

  山西人为何选择在天津发展

  我是太原人,1993年在天津成立企业,主要从事物流、港口贸易,在高峰期,企业每年营收曾达40亿元。天津作为华北的商业中心,在信息迅疾、商品集聚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这也是不少山西人选择在天津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天津滨海自贸区,在一些政策和体制机制上更是内地没法比的。比如,在滨海自贸区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直接对国外开展业务;再比如,我们的煤炭运到天津后,一入库,就可以向托盘公司融资货品价值70%的资金;再比如,天津港的大宗商品的品种品类全,我们可以实现自由配货……山西融入环渤海,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是个重大利好,我们公司在山西的业务已经开展。

  天津本墨堂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乐涛:

  梳理文化

  准确定位打造山西城市品牌

  我是阳泉人,1997年来天津上学,学的是工业美术设计,毕业后在天津一家外企工作,后来自己创立公司。作为天津山西商会的副会长,曾多次接洽咱老家来天津的招商活动。最大的感触是,官员出来的多,企业家出来的少。天津自贸区走在全国开放的前沿,有不少先进的理念和做法,山西的企业家要多走出来,开阔眼界,扩大格局。其次,多少年来,外界一提起我们山西的不少城市,就是一个印象:煤炭,一个产煤的地方,掩盖了城市的特色。以山西融入环渤海为契机,从我自身专业的角度出发,我计划组建团队,深入梳理老家一些城市的文化、环境等软实力,准确定位,打造城市品牌。

[责任编辑:郭美红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