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付莉莉 報道: 2016年6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四川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7月12日,四川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實驗方案內容并對實驗工作的總體安排做了簡要介紹。
試驗方案分為三個部分,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核心主題”、“兩個重要目標”、“三個重點區域”、“四個基本原則”、“八項主要任務”、“三十條先行先試政策”。
按照國家要求,全面創新改革至少要達到兩方面的目標。一是發展目標,通過3年試驗,初步建設一批創新發展平臺,初步建立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初步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企業和若干高端產業集群,推動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二是改革目標,到2018年基本形成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技術創新、開放合作創新、科技金融創新、治理能力創新的體制機制。
一個核心 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一個核心主題,就是把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作為這次全面創新改革實驗的核心任務”,四川省政府副秘書長蔡競表示,這也是中央賦予四川全面創新改革實驗最鮮明的任務。“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是我省試驗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我們將突出這一主題,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成德綿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使軍民深度融合成為我省創新改革試驗的最大亮點”。
“三個重點區域”,即把成德綿作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核心區域。成都重點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創業中心,德陽重點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綿陽重點建設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基地。同時,充分發揮好天府新區、攀西試驗區等區域平臺作用,先行先試,帶動全省其他地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此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遵循“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問題導向,緊扣轉型發展;堅持系統設計,注重實際效果;堅持全面創新,著力重點突破;堅持人才為先,激發創新活力。
八項主要任務 鼓勵年輕人創新創業
方案提出,全面創新改革實驗主要著力于8個方面的任務。
第一,建立健全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快構建一體化的軍民融合科研生產體系,創新“軍轉民”“民參軍”機制。探索創新軍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配套政策體系。
第二,加快推進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擴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權。
第三,建立健全內陸開放創新體制機制。支持高校院所、企業融入國際創新網絡,扎實推進中德產業創新合作園、中韓創新創業園、中法農業科技園、川德中小企業合作園、新川創新科技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平臺,積極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經驗。
第四,建立健全金融創新體制機制。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大力促進科技金融結合,探索開展投貸聯動業務,加強銀政企院校對接,切實提升金融服務創新能力。
第五,著力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以航空、核技術、軍工電子等領域為重點,培育壯大軍民融合產業,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軍民融合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建設大數據基礎設施、研究院、實驗室、交易平臺。
第六,建立健全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重點圍繞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流動、管理等5個方面,特別是抓好軍民融合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型企業家、青年拔尖人才和應用型高技能人才4支人才隊伍建設。
第七,重點打造多層次創新平臺體系。主要包括區域創新平臺,抓好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成都高新區和國家級省級高新區、經開區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加快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三是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核心載體,重點是十大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四是重點高校院所。五是重要創新創業孵化器。
第八,加快推進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深化重大科技項目管理等行政改革,減少政府對創新資源分配和創新活動的直接干預。實施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的社會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三十條舉措 激發創造活力
根據方案,國家授權四川在軍民融合科技生產體系、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等方面,開展30項先行先試改革舉措。其中軍民融合發展有15項,此外在創業創新財稅支持、科技人員激勵、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還有15項。這些改革舉措的有效落地,將最大程度激發創造活力,推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取得重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