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武漢郵科院拉出了我國第一根光纖。
如今,依托武漢郵科院成長起來的烽火科技集團,年銷售規模近300億元。
昨日,武漢烽火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透露:未來5年,將率旗下“烽火系”全面轉型,“非光”產業規模預計過半。
在我國光通信市場,華為、烽火、中興三駕馬車,多年來並駕齊驅。上半年,烽火科技銷售收入增長20.69%。
傳統業務成長穩健,市場優勢在握,為何在新的領域冒險?
光通信競爭白熱化
過去幾十年,烽火的優勢一直在與光相關的領域,涵蓋系統、光纖光纜和光電子。
該集團是目前全球唯一有能力對光纖通信領域三大戰略技術——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進行綜合性研究與開發的企業。“烽火系”旗下有十幾家各懷絕技的公司:“老大哥”烽火通信負責搭建大容量高速傳輸骨幹網;光迅科技為國內最大的光通信器件廠商。
近兩年,隨著4G牌照發放和“寬帶中國”戰略的實施,光通信和基礎通信網絡的需求持續增加,烽火並不愁生意。但是,由於我國對通信制造業沒有關稅保護,競爭激烈,加之光通信產品迭代極快,產品收益和利潤水平並不高,技術和價格戰日趨白熱化。
“市場容量有限,我們不能一門心思指望從對手手中搶蛋糕”,烽火科技集團科技發展部主任張繼軍說,華為、烽火、中興三家企業,占據了國內80%以上的光通信市場份額,大局已定。無論烽火如何發力,也只是既有份額的此消彼長。
與光通信對應的“非光”產業,則延伸到了其他通信領域,如無線、智慧城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等。另外,還有面向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領域的大集成和大服務,市場龐大。
根據烽火“十三五”規劃,5年之後,企業銷售規模將實現翻番,達600億至800億元。這一目標,靠光通信業務很難實現,“非光”產業將成為驅動烽火增長的新引擎。
非光“黑馬”一路狂奔
“烽火”旗下的一批“非光”企業,目前總收入雖僅占集團30%,增速卻驚人。
成立不到3年的武漢虹信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虹信技服”),是“烽火系”的一家年輕公司。
2013年,信息通信行業由賣“產品”向賣“技術+服務”轉型,烽火集團二級企業虹信通信,將公司內部增長最快的服務業務剝離,成立虹信技服,做運營商的“無線信號管家”,負責無線網絡的建設與運行維護,確保無線信號通暢。這匹“黑馬”一路狂奔,年均增速40%,成立不到兩年,銷售額便破10億元。
去年,烽火集團加大在智慧城市領域布局:烽火通信與省聯投共同組建“楚天雲”公司,瞄准雲計算、大數據、局域網,實現全省黨政機關信息系統的國產化;烽火集成與武漢光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武漢光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智慧城市投資和運營業務。
烽火通信技術總監吳軍介紹,智慧城市中的許多技術和產品,都與光通信密不可分,大到城市智慧布局,小到交通信號燈。
張繼軍說,非光產業用戶分散,需要提供一攬子整體解決方案。烽火將依托自有的共性創新平台,定制用戶需要的軟件和方案,不能完全研發制造的,就吸納其他供應商的產品,形成整體集成方案。“我們將通過資本運作、股權激勵、內部創業、合作開發等一系列方式,做大這一產業,力爭5年再造一個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