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為訊)通訊員 李長龍 記者龔舒斌報道:8月17日,從合肥市統計局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區可實現GDP同比增長9.5%,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經濟發展穩中有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正在為該區沖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的“第一方陣”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
據合肥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楊偉介紹,合肥經開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緊緊圍繞“兩個優化”, 著力培育和打造“兩個引擎”:一手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改造提升“傳統引擎”;一手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培育動力強勁的增長“新引擎”。
力推傳統產業高端化 優勢產業品質化
現為區內的安徽應流集團,原本是一家生產鑄造件的山區小廠。如今,該企業已經“鑄造”出我國核電裝備多項自主創新成果,打破了國外廠商的技術封鎖。今年3月底,我國首臺國產化CAP1000和CAP1400核電站屏蔽主泵泵殼在該集團同時完工發貨,標志著應流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成功突破核電站核島核心裝備關鍵技術壁壘。
合肥經開區立足該區作為全國重要的家電、汽車制造基地的優勢,全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優勢產業品質化。今年以來,該區提出,做強海爾、晶弘等特色家電企業,提高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設立高水平家電研發中心,打造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推進聯合利華、統一、康師傅等快速消費品企業壯大規模實力,建設國家具有影響力的快速消費品生產基地;推動日立建機、合力叉車等骨干企業智能化改造,打造全國特色裝備制造基地;依托江淮汽車等企業,推動整車制造突破中高端,打造全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同時,該區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智能終端、先進裝備、智能家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加快培育新的產業增長極。
發展“兩新” 要素集聚優化組合
在優化現有生產要素配置和組合、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上,合肥經開區堅持通過強創新、重開放,廣泛集聚優質要素資源,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激發經濟增長動力活力。該區注重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設立創新平臺、研發機構,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目前,全區企業擁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3家,其中國家級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1家。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66%,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1個百分點。
擴大開放,是要素集聚、優化組合的重要路徑。目前,該區已經擁有合肥航空港、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指定口岸等開放型經濟平臺,正在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和空港經濟示范區建設。今年以來,該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2.1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2.26%。開放大平臺的構建,助推該區在更大范圍內吸引高端制造、金融、貿易、服務等發展要素,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境內境外聯動和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目前,該區產業創新、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呈現蓬勃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