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黑龍江 > 地方產業

伊春市產業轉型發展譜新篇

2016-10-17
來源:伊春市政府

【香港商報訊】伊春,這座資源型城市,如今正在抽絲剝繭,破蛹化蝶。10月14日上午,記者跟隨中省直主要媒體“金秋走龍江”采訪團走進伊春林區采風,看到了一個曾因全面停伐而舉步維艱的城市,正在以驕人的姿態,奮力跳出森林采伐的禁錮,煥發出新活力。

  “生態游”游出繽紛世界

  室內樹木環繞,鳥語花香,溫泉邊煙霧繚繞,如夢如幻。室外江南水鄉,樓閣亭台,如詩如畫。這樣的桃園盛景,讓來到桃山四季溫泉假日酒店的觀者真切體驗到“世外桃源、金玉之地”魅力,無不嘖嘖稱贊。桃山四季溫泉假日酒店是一處集休閑度假、溫泉養生、森林避暑、觀光旅游、康體娛樂、商務會議于一體的五星級標准綜合性旅游休閑場館。

  據該局旅游局局長劉洪林介紹,四季溫泉假日酒店只是桃山林業局發展旅游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桃山林業局充分發揮本地旅游起步早、知名度高的優勢,加快轉變旅游發展方式,着力在規划建設、完善設施、提升品質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旅游與文化、體育、城鎮建設融合發展。並積極推進林場(所)“林轉游”轉型試點,將景區沿線的林場確定為旅游林場,圍繞景區發展旅游經濟。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着力宣傳桃山旅游名片,吸引游客。

  下一步,桃山林業局將把“冰雪冷資源”轉化為“旅游熱經濟”,化“冰天雪地”為“金山銀山”。今年冬季的桃山旅游就將圍繞擁抱冬季溫暖這一主題,以森林冰雪玉溫泉、桃山莊四季溫泉為引領,擦亮聞名已久的桃山狩獵老品牌,依托地標性景觀小興安岭最高峰平頂山開展雪山穿越,並將大眾玩冰賞雪和濃郁的林區文化展示作為輔助,使桃山冬季旅游形成特色,成為伊春冬季旅游的引領。

  牢記重托奮力前行

  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是總書記到伊春市考察調研時留下殷殷囑托的場所之一,此次中省直媒體走進園區,看到百余戶企業快馬揚鞭,抓進度、快生產的喜人場景,證實了林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對總書記的那份承諾。在園區企業伊春黑尊黑木耳全產業鏈項目、伊春中盟食品有限公司的實地走訪中,喜人的數字,讓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

  伊春黑尊黑木耳全產業鏈項目主要從事黑木耳母種開發、二級三級菌包生產、種植示范、產品加工及銷售。據該公司總經理劉振介紹,公司年產黑木耳二級菌種2000萬包,三級菌包3000萬包,年加工黑木耳干品5000噸,利潤5500萬元,稅金1000萬元,提供直接間接就業崗位650個。

  伊春中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紅松全產業鏈深加工為主的大型森林食品科技企業,產品分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兩大系列,目前已成為伊春市紅松初加工產品的龍頭企業。據該公司辦公室主任矯健介紹,公司現已完成現代化(專業化)生產線、動力車間及廠區內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德國進口超臨界二氧化碳低溫萃取設備已調試完畢,現已正式運行,產品開始進入市場銷售。

  翠巒區區長趙喜義介紹,目前,黑龍江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正全力按照規划進行推進,並積極與省科技廳、黑龍江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科技部門、院校合作,為企業提供科技支撐,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預計到2020年,經開區將建設成為“結構清晰、布局合理、產業集約、集聚發展”的產業窪地,建立起高科技、高成長型的龍頭加工企業,開發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精深加工產品,經開區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年工業總產值100億元的“雙百億元”目標。

  森林豬登上大雅之堂

  當天下午,媒體記者們驅車前往烏馬河區西岭辦事處西岭街森林豬養殖場。走過近半小時崎嶇的山路,終于到達通岭河牧場。只聽飼養員循着山路高呼“開會了”……便見一頭頭黑色森林豬從森林中跑到一處空地,覓食飼養員投放的玉米。

  據寶宇生態養殖有限公司總裁辦主任宋學民介紹,該養殖場是151個林下牧場其中的一個。伊春森林豬這種品種生長期達12個月,通過放養,在大森林中自由覓食,相比圈養豬,其繁殖力,抗病力、適應性極強。每一頭森林豬還通過“全程可追溯”系統均擁有自己的“身份證”。在生態養殖環節,創立了“公司+合作社+林戶”的經營模式,成立了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經發展林戶400余戶。公司將仔豬交給林戶代養管理,按照公司標准及“五統一”原則,育成每頭森林豬,可獲得400元佣金。每300頭森林豬為一個單元,一個林戶(夫妻二人)可以輕松管理,年收入可達12萬元。這對解決伊春林區轉崗林業職工的就業問題,促進社會和諧和經濟發展有着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和引領作用。公司培育了完善的市場營銷網絡,在哈爾濱、上海、南京、浙江等地成立了伊春森林豬體驗店並成功打入國內一、二線城市中高端肉類市場,進駐各大高端商超。目前,已進駐哈爾濱的遠大好百客、淘冰城、道里菜市場等大型連鎖商超。

  綠色美食香飄林城

  夜幕降臨,媒體記者們奔波一整天的疲憊在面對美食時,都變得煙消云散。烏馬河區打造的“美食一條街”,在“前店後場(基地)”的經營模式方面,是最吸引他們的。這里每一家店的所用食材都取自各林場的“伊春森林豬”飼養基地、蔬菜基地、木耳基地等,確保了食材、原料的綠色和安全。

  打造美食街是烏馬河區在綠色轉型中的一次大膽嘗試。這個區經過科學合理規划,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搭建創業服務平台、打造三次創業“孵化器”,引導職工群眾樹立起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利用南麓小區閑置門市,盤活了閑置資源,精心打造特色美食一條街,使林場職工由“閑得慌”變為“忙不停”。

  今年8月初,烏馬河11個林場(所)職工下山,林業職工搖身一變,在美食一條街干起了特色餐飲。美食街引進前進經營所、伊敏林場等11個林場(所),經營本地特色餐飲,從業者全部都是各林場(所)職工,林場實行股份制經營,人人是股東,他們都干勁十足、盡職盡責,營林員、計划生育員等搖身一變,成為迎賓、服務員及大师傅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忙得其樂融融、不亦樂乎。

  美食街的正式運營不僅可以提供就業崗位160個,還符合市場和全域旅游需求,弘揚了區域優秀餐飲文化,增加了職工群眾收入。

  據烏馬河經營所所長徐俊彬講,為了抱團闖市場,各林場打造出了“聯合菜單”,用餐者不管到哪個特色美食店,他們憑一張“聯合菜單”就可以點到其他美食店的特色美食,實現了吃在一店、盡享整街美食。既讓食客享受到了美食盛宴,又讓各店都能受益,共同獲利。

  此次“金秋走龍江”活動的參與者姜天秀在臨行前說,“印象中的伊春,山多、林多,是個‘長’在森林中的‘窮’城市。然而,當跟隨‘金秋走龍江’的隊伍來到伊春,這里四通八達的道路、整潔的環境和百姓坦然的心態、昂揚的面貌,令記者馬上意識到,印象中的伊春已經‘舊’了。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老林區已然煥發新活力,伊春正進行着轉型的深刻變革,朝着生態的、和諧的、加快發展的方向邁進。真的不虛此行!”

[責任編輯:黑龍江管理員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