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商报专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与黑大师生畅叙今日文学

2016-10-24
来源:香港商报东北亚新闻中心

【香港商报讯】董捷、祁绘羽、记者张春宁报道:为了近距离感受世界文学大师独特的精神魅力和学术风范,领略文学大师的深邃思考和宽广视野,黑龙江大学特邀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先生一行来校访问,10月22日下午,黑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勒·克莱齐奥先生与媒体记者们见面。

发布会上,黑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成首先对勒·克莱齐奥先生进行了介绍,J.M.G.勒·克莱齐奥先生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从1963年起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迄今已发表了《诉讼笔录》、《战争》、《沙漠》等40余部作品,其中《诉讼笔录》于1963年获勒诺多文学奖;《沙漠》于1980年获得第一届“法兰西学院保尔•莫朗”文学奖。1994年被法国《读书》杂志评选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1997年凭借《欢歌的节日》获得“摩纳哥王子文学奖”;2008年获“达耶尔曼”瑞典文学奖;2008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勒·克莱齐奥先生十分喜爱中国文学,近年来,他曾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国文化界保持着长期的交流,先后走访过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并一直致力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研究,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当晚19时,勒·克莱齐奥先生在黑龙江大学围绕 “论今日之文学”的主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公开演讲。演讲现场,勒·克莱齐奥先生对于今日文学的主张与观点引得现场师生阵阵热烈掌声,大家惊异于勒·克莱齐奥先生的博学,他如数家珍地展示了当代文学的状况,其中谈到中国的一些作家也是那样娴熟自如。今日文学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用勒·克莱齐奥先生“文学是海洋”的比喻,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文学便逐渐溢出常规,驶离相对平静安详的港湾而驶向波涛汹涌的海洋,各种流派、各种经验、各种样式异彩纷呈、纷纷登场,加上20世纪后期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这种新的书写和存在方式,为文学实践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试验场和赖以发挥的空间,使得当代文学——用勒·克莱齐奥先生的话说——更有可塑性了。

面对如此纷纭复杂的文学实践,文学怎样才能不迷失自己,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它的无用之大用的作用,勒·克莱齐奥先生既从理论高度、又以他作为一个作家的独特感悟和体验,提出首先是要立足当下社会,一个作家要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与思维结构适应当代社会,让批判精神成为所有写作的前提,并与新的人性和谐相处。其次是要写个人经验才有价值,不能一味追随前代大师去写那些已经被获得的经验,即使这种个人经验暂时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再次是介入生活的态度,这点是勒·克莱齐奥先生一直坚持的态度,也是法国文学的传统。聆听演讲的师生充分感受到了到勒·克莱齐奥先生作为一个作家对社会责任的坚守,对大师的风范敬佩不已。

据悉,勒·克莱齐奥先生还将于23日就“文学与文化”的主题与黑龙江大学师生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期待这是一场学术观点的交流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勒·克莱齐奥先生此次访问黑龙江大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的特点,是黑龙江大学文学学科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同时也是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史上的盛事,更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界和文学界的一大喜事。本次来访不仅为黑龙江大学师生提供了解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与开阔国际化视野的机会,同时对黑龙江大学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