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商报专稿

“東進戰略”送紅利,深龍崗區曬成績望願景

2016-10-24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朱開芝 通訊員劉珂、彭傑報道: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圳東進戰略的開局之年。龍崗區是深圳東進戰略的主戰場,如何抓機遇,迎接新挑戰,有什么樣實力做底氣?在剛剛結束的深圳市龍崗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龍崗區曬出了近五年的成績單,也對未來五年有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初步預計,2016年龍崗區地區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億元,躍居深圳市第三,年均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將超過1800億元,躍居深圳市第一。

5大运中心全景近期状况

龙岗天安数码全景图

地铁

龙岗河

龙岗创新图一

创新图二

  36個新興產業園布局新的經濟圈

  隨著互網聯+、AR等興起,近五年來,新興產業成為龍崗區經濟發展主引擎。預計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1440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80%。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22.5%,是GDP增速的兩倍。航空航天、機器人、智能裝備等未來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72家。華為、比亞迪精密等領軍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艾尼爾、怡豐等創新型企業迅速壯大。

  目前,龍崗區建成創客空間30個,成立眾創聯盟,創建全國首個“眾創TV”,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深圳海外創新人才大賽,實施創新創業帶動就業“龍翔工程”。龍崗區域孵化能力已經躋身全國15強,成為全省科技創新大會考察示范區。龍崗區還引進建設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研究院等5個新型科研機構,成立全省首家區級技術轉移促進中心,新建無線通信接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53個創新平台,五年實現翻番。中海信產業園成為深圳市首個民營國家級孵化器。規劃建設龍崗天安數碼、大運軟件小鎮等36個創新產業園區。

  打造“深圳東進”智慧城區

  在實施“深圳東進”的戰略中,龍崗區推出提升龍崗中心城發展能級、打通東部戰略通道等七大行動計劃,建設功能完善、品質卓越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區。

  目前,智慧龍崗建設全面啟動。該區數據統籌辦,智慧龍崗運行中心主體工程封頂。智慧政務、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建設紮實推進。全區固定寬帶普及率已達100%,光纖覆蓋率達80%,政務光纖實現區、街、社區“萬兆互聯”。

  據悉,加快智慧城區建設,高標准推進光纖、通信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共場所Wifi全覆蓋,是龍崗智慧城區未來發展發方向。該區的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警務等建設已趨於成熟。

  “東進戰略”給龍崗帶來紅利

  隨著東進戰略的實施,更多市一級的重大基礎設施必將加速向東部區域布局,更多重大政策資源必將向東部區域傾斜,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必將加速向東部區域彙集。作為落實東進戰略的主戰場和核心區,龍崗區必將迎來繼大運會後新一輪加速發展的黃金期。

  據了解,深圳市委市政府著力推動的“強區放權”改革給龍崗發展送來的政策紅利。隨著發改、規劃國土、建設、交通等事權下放,區級政府將被賦予更大的決策權和資源配置權,主動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大大增強,這為加快解決長期積累的問題、推動轄區發展帶來良機。隨著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入,特別是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民生短板,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各種要素成本,必將為龍崗新一輪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這三個利好用足、用好、用到位,龍崗未來前景可期。

  龍崗願景是產業強區

  過去五年,龍崗區一步一個腳印夯實了基礎。打造東部中心,產業是基礎,在未來的五年,隨著“東進戰略”的號角吹響,龍崗區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2021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500億元,年均增長9.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380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4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不少於140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229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5%。

  龍崗區將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聚發展,依托龍頭企業品牌、研發優勢,穩固以華為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的領先優勢,推動新興產業高端化集聚。同時,加快培育以中廣核、中核建等企業為龍頭的新能源、新材料千億級產業集群,打造未來產業、生物醫療、互聯網等百億級產業集群。另外,科學布局發展新興產業,支持創新創業項目產業化,推動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構建深圳東部交通樞紐

  打造東部中心,交通要先行,路通財能通。龍崗區未來五年重點把平湖站、深圳東站、坪山站打造成具有強大輻射力的綜合交通樞紐,推進龍城站、大運站、國際低碳城站等樞紐站建設。密切與莞惠、粵東粵北乃至東南沿海的交通聯絡。爭取沿海高速鐵路在龍崗設立站點。推動深惠城際線建設,拓展與莞惠的合作深度。加快推動深圳外環高速、東部過境通道、惠鹽高速、深汕高速、機荷高速5條區域輻射通道的新改擴建,形成覆蓋珠江東岸、粵東粵北地區1小時交通圈。

  龍崗區未來的目標是打造以龍崗中心城為核心的“內、中、外”三環交通圈,提升主城區的快捷通行能力,形成“九橫十縱”的幹線主幹道網。到2021年,次幹道及以上路網密度由2.5提升至3.3公裏/平方公裏。

  創新給龍崗經濟帶來軟實力

  打造東部中心,創新是關鍵。龍崗區政府正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健全創新生態體系,營造濃厚“雙創”氛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加速集聚,加快建設深圳東部創新中心。

  有了國際大學園這個“智核”,龍崗區未來將構建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有了智核的推動,就能做到產學一體化。國際大學園與周邊啟迪協信科技園、寶龍科技城等聯動發展,引導國際大學園創新資源對外輻射,建設特色化、系統化的孵化體系,打造大學校區、科技園區相結合的創新網絡和生態圈。這是龍崗區規劃建設國際大學園科技創新圈的目標。同時,龍崗區還將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明顯的創新中心,支持高校建立技術轉移、成果轉化機構,構建國際大學園技術轉移網絡。到2021年,該區目標:創新平台達198家,新型科研機構達18家。規劃建設深港國際創新中心,鼓勵本土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孵化器,支持區內科研機構參與國際創新合作。

  海外人才給龍崗帶了活力。隨著龍崗區對“孔雀計劃”人才的落實和“深創賽海外賽”成功舉辦以及歐美同學會留學報國深圳基地的建立,龍崗區嘗到了海外人才帶來的創新思維的甜頭。龍崗區利用僑鄉優勢,加強與海外華僑的創新交流合作。從教育、衛生、文體、公共政策研究等各領域專業人才和基礎型人才的引進培養,形成人才“百花齊放”的局面。到2021年建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10萬套。

  在政策領域,龍崗區鼓勵“草根創新”和微創新,激發全民創新意識。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中小企業專利戰略體系,營造公平的創新發展環境。到2021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不少於11.5%,科技服務機構總量達330家,年專利申請量超過1.6萬件。

  打造綠色低碳城區

  隨著深圳國際低碳城進駐以及連續四屆的“國際低碳論壇”的成功舉辦,龍崗的低碳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的龍崗將構建山環水潤生態格局。以神仙嶺、梧桐山、園山等山脈和龍崗河、布吉河等河流為主體,連通山、水、公園、綠道等資源,打造大中心城環、坪地環、布吉環、橫崗環四大綠環。未來五年,龍崗將新建5個大型公園,新改建50個社區公園,每個街道至少建成一個綜合性公園,構建253公裏生態廊道,開展100條道路景觀提升工程,建設改造2萬畝生態經濟林,加快打造山川河流更綠更清、生態環境更優更美、休閑氛圍更親更濃的綠色休閑城區。

  未來龍崗將打好國際低碳城這張國家級試點王牌,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和低碳服務業等新興低碳產業,加快節能環保產業園建設,推動國家“一帶一路”環境技術交流與轉移中心(深圳)科研平台、產業基地落地。推廣普及新能源交通運輸工具,實現新能源公交全覆蓋。

  產城融合,提升城區功能

  打造東部中心,產城融合是重點。龍崗區將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快龍崗河沿線與試點片區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形成從源頭控制、中間減排到末端治理的完整體系

  推動大運新城建成國際高端教育引領、產學研一體化的東部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和高端文體產業集聚區,推動阪雪崗科技城建成以新一代通信技術、信息服務為重點發展方向的國際領先信息產業集聚基地,推動國際低碳城建成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和綜合試驗區,推動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建成以“金融+科技+總部”為特色的新興產業集聚區,推動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建成以航空航天產業為主的國家軍民融合改革創新示范區,推動寶龍科技城建成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療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隨著重點區域建設的逐步完善,龍崗區將成為“宜居、宜商、宜業、宜遊”的城區。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